超微Q3财报出炉!坦言受到关税影响,订单延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7:10 2

摘要:AI服务器及储存技术大厂超微电脑(Super Micro Computer)上周下修2025会计年度第三季(1-3月)营收及获利展望后,5月6日又发布令人失望的本季财测、再次下修年度营收展望并坦言关税可能造成影响,盘后股价应声跳水。

超微再次下修年度营收展望,并坦言关税可能造成影响,盘后股价应声跳水。

AI服务器及储存技术大厂超微电脑(Super Micro Computer)上周下修2025会计年度第三季(1-3月)营收及获利展望后,5月6日又发布令人失望的本季财测、再次下修年度营收展望并坦言关税可能造成影响,盘后股价应声跳水。

财务表现不佳第三财季营收46亿美元,低于预期的54.2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31美元,低于预期的0.50美元。净利润每股仅为0.17美元,较去年同期的0.66美元大幅下滑。

疲软指引引发关注:第四季度指引为营收56亿-64亿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68.2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40-0.50美元,低于预期的0.69美元。

2025财年指引下调:营收预期从此前的235亿-250亿美元下调至218亿-226亿美元。

CEO查尔斯·梁(Charles Liang)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Q3期间有一家客户在等待并评估当代Hopper及次代Blackwell绘图处理器(GPU)这两款AI平台,以致延后做出承诺。”他预测,这家客户会在4~6月和7-9月这两季决定下单。

超微当时表示,Q3期间客户推迟了平台决策,使得部分营收递延至Q4。另外,Q3 GAAP与Non-GAAP毛利率预估值比Q2低220个基点,主因该公司对旧世代产品增列库存准备金,以及为了加快新产品上市而产生了加急费用。

展望Q4 (4-6月),超微6日预测净营收将介于56亿~64亿美元;Non-GAAP每股稀释盈余将达0.4~0.5美元。根据LSEG调查,分析师原本预测Q4营收、Non-GAAP每股稀释盈余将达68.2亿美元、0.69美元。

Charles认为经济不确定性和特朗普关税影响已开始显现。而由于关税相关不确定性,公司不会提供2026财年指引。超微电脑(SMCI)美股盘后跌4.77%。

DA Davidson & Co.董事总经理Gil Luria表示,这些令人失望的财报结果是否暗示数据中心市况正在降温、仍有待观察。他认为,这更有可能是超微因公司本身问题,市占率流失给戴尔(Dell)等竞争对手。

过去一年对超微来说极为动荡。

年初由于公司在人工智能市场的定位——出售装有英伟达GPU的服务器,股价曾大幅上涨,3月份一度上涨至114美元。然而,去年夏季,做空机构兴登堡(Hindenburg Research)发布报告,声称找到了“会计操纵”的证据。

随后10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辞去公司审计师职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其他事项表示担忧。去年11月,该公司任命德豪会计师事务所(BDO)为其新的审计机构。

今年2月,超微电脑及时提交了2024财年及2025财年前两季的财务报告,赶在纳斯达克的最后期限前避免被摘牌。

尽管短期面临挑战,但超微的基本定位仍具吸引力——作为AI基础设施供应商。公司服务器使用来自英伟达、AMD等公司的芯片,仍处于AI的核心位置。

Bokeh Capital Partners LLC首席投资官Kim Caughey Forrest评论道:“看看大型上市公司的AI支出计划,超微销售额的下降指引看起来像是自伤行为。”

陆行之三问题示警:AI 供应链当心爆雷。

郭明錤在X平台发文分析,目前AI服务器主要有3种类型,包括ASIC,如Google TPU服务器)、英伟达GB200/300 NVL72与英伟达较低阶服务器,如x86 HGX系列。目前AI服务器产业的主要成长动能来自ASIC与NVL72,需求来自CSP。

郭明錤表示,超微在2025上半年主要出货是英伟达较低阶服务器,主要客户不包括CSP,超微也不是NVL72的第一线组装厂商,所以不适合拿超微的初步业绩,来推论AI服务器产业趋势,因为该公司的产品组合与主要客户都不具代表性。不过显著低于预期的业绩,短期内对整个AI服务器供应链的交易气氛还是不利的。

郭明錤指出,超微提到客户递延采购,最有可能是指HGX的方案转换,从Hopper到Blackwell。值得注意的是,超微在本季可能还会再遇到一次方案转换造成的递延采购,从B200升级到B300。

此外,超微也提到旧款GPU库存增加,这应该是指Hopper(包括H20)。受到现在地缘政治影响,超微的Hopper服务器出货动能应该显著降低,不利本季度业绩,除非Blackwell出货显著提升,否则超微本季度的财报可能还会继续承压。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