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乡村的美不同于苏皖的“小桥流水人家”,在婉约中夹杂着大江大河的气度与激荡,形成了带有“沪派”特征的江南水乡肌理。何以沪派江南?市规划资源局组织编制的《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给出了答案,将上海乡土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具象化为“六域、八脉、十二意象”
上海乡村的美不同于苏皖的“小桥流水人家”,在婉约中夹杂着大江大河的气度与激荡,形成了带有“沪派”特征的江南水乡肌理。何以沪派江南?市规划资源局组织编制的《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给出了答案,将上海乡土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具象化为“六域、八脉、十二意象”,首批启动的15个沪派江南营造试点将这些别致的“标签”鲜活地演绎到真实的乡村场景中。沪派江南行动专班作为本次营造试点的中坚力量,迅速组建乡村版“三师”联创团队,开展15个试点单元规划设计以及“特色村落营造进行式”、“沪派江南·乡土行纪”等特色行动,努力营造上海乡村自然和谐、主客乐享的“未来沪派江南生活场景”。
总规引领、资源统筹,解码沪派江南“水乡叙事”
“沪”是上海先民与自然山水的生活生产链接,也代表了江海汇聚的空间特征,“沪派江南”的提出,很好的印证了上海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独特的江南水乡基因。在“上海 2035”总规引领下,沪派江南行动专班聚焦蓝绿空间基底,在保留上海乡村自然基因的前提下,在理解上海乡村神韵的基础上,结合“内溯太湖、外联江海”的特殊地理格局,以及上海独特的湖荡交错、水网纵横、田园村舍、诗意画境的乡村生态底版特色,通过“六域、八脉、十二意象”形象地展现了上海乡村风貌特色空间结构。所谓“六域”,是上海乡土空间中最具特色、最具识别度的六类地貌特征域片“湖沼荡田、曲水泾浜、河口沙岛、滨海港塘、泾河低地和九峰三泖”。“八脉”是由长江、黄浦江、苏州河(吴淞江)、金汇港、大治河、蕴藻浜、浦东运河和油墩港等八条主干水系组成的蓝色水脉,是串联六大域片,塑造十二分区意象风貌特征的重要骨架和主脉。“十二意象”则是在六类地貌特征区域中,进一步提炼识别出的“珠链、纤网、星络、鱼脊、螺纹、横波、年轮、羽扇、川流、疏枝、棋盘和峰泖”十二种细分乡村风貌肌理形态片区。
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图
“沪派江南”是上海冈身线两侧由沧海变桑田的江南,是经过上海地域空间人文历史演绎的江南。沙滧鳞田、绞圈房子、宅沟大院等是其独一无二的身份标签,这些都是超大城市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如何传续这些有着鲜明历史肌理的沪派江南风貌?沪派江南行动专班研究编制《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行动(2024—2027年)》,明确了18项重点任务、54项实施行动。2024年,沪派江南行动专班率先启动首批15个试点单元营造行动,以保护和传承上海乡村传统文化为主线,以营造沪派江南水乡特色风貌和发展愿景为引导,以“一张蓝图”统筹协同乡村各项建设行动,凝聚各方力量,集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风貌保护传承样本,彰显上海乡村的地域风貌和人文特色,构建高质量的城乡空间格局,探索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营造沪派江南生活新范式。2024年12月,首批15个沪派江南营造试点单元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并报市委、市政府。
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行动重点任务分解图
全要素认知、行进式挖掘,识别沪派江南肌理特征
面对乡村丰富的自然基底、悠久的历史脉络以及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在平均每个试点单元约20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内,沪派江南行动专班和超过500名“三师”团队成员走进上海的田间地头,深度参与全方位踏勘,集中开展了超过1000次的本地调研、超过3000人次的座谈访谈,深入挖掘识别上海乡村资源禀赋特征和文化特色。这些宝贵的调研成果在专班成员和“三师”团队的梳理凝练下,汇集成了《上海乡村聚落风貌调查纪实》系列丛书,印刷出版后,引发了建筑、文史、农业等多专业领域的高度关注。
《上海乡村聚落风貌调查纪实》系列丛书
“桥”作为水陆交通的节点,也是乡野空间的景观焦点,而上海的古桥更是兼具历史建构与社会元素的双重身份。因此,在前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2025年初春,沪派江南行动专班协同同济大学、市规划院、市土地整理中心、市城建档案馆、市测绘院等单位,组建了150余人的专业团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覆盖全市9个涉农区108个乡镇1548个行政村的“沪派江南-桥乡驿道”专题调研,识别具有沪派江南特色的空间场景,深入发掘、保护和传承根植于上海乡土的传统文脉和历史要素。
三师联创、五划联动,共绘沪派江南山水画卷
“沪派江南”—上海城市源远流长的文脉和独特的空间肌理,真实地落地乡村该如何实践?“三师联创,五划联动”,一个崭新的机制应运而生。沪派江南行动专班组织近60家国内外顶尖的规划、建筑、景观等专业技术单位构建乡村版“三师”联创团队,在深入开展人文历史溯源、空间肌理演进、蓝绿基底分析和产业潜力识别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五划联动”工作,为浦东大团赵桥和川沙纯新、宝山月浦月狮、闵行浦江正义、嘉定外冈葛隆和徐行伏虎、金山枫泾新元和亭林松隐、松江佘山天马山、青浦金泽西岑和白鹤曙光、奉贤庄行潘垫和南桥江海、崇明新村新乐和中兴富圩单元等15个试点单元量身定做方案,科学绘制“一张蓝图”,形成“一单元一画卷”、“一单元一清单”。
以新元村为核心的金山枫泾新元单元,保留着上海最完整的棋盘状水系。沪派江南行动专班和设计师们利用“外塘里塘、外高内低”的典型联圩结构,以历史河道为脉络,利用圩田水网打造湿地链渠,延续历史建筑风貌特征,形成“田·水·房”交织交绕的的千年圩田水乡画境。
金山枫泾新元单元规划设计图
在沪派江南行动专班和“三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10月20日,首批15幅“亩中山水野行图”,即15个试点单元设计方案亮相市规划展示馆,受到业内外专家一致好评,并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
互动式规划、场景式展演,传扬沪派江南价值魅力
为了能让公众更好更深入地寻迹“沪派江南”,结合各试点单元方案编制情况,沪派江南行动专班创新开展了“沪派江南·乡土行纪”特色行动,聚焦试点单元未来主导功能和主题演绎场景,组织生态教育、田野观察、水上运动、文化沙龙等活动,广泛邀请市民、村民、专家、媒体人士行走乡村,共同研讨、展演沪派江南新生活,通过丰富的公众参与形式吸引公众全方位体验沪派江南乡村独特风韵和多元价值,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沪派江南·乡土行纪”系列活动
在沪派江南行动专班的努力下,沪派江南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被列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沪派江南风貌保护传承行动”入选“守正创新讲好自然资源故事”优秀案例,“沪派江南营造试点”上报列入农业农村部“千万工程”典型案例、“人民的城市”主题展,沪派江南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2025年,沪派江南行动专班还将牵头组织沪派江南主题展,制作“沪派江南”、“圩田溇沼遗迹复原”主题视频,促进沪派江南概念阐释和价值魅力传播。同时结合量子城市建设工作,积极开展“量子城市-沪派江南”场景垂类应用,构建沪派江南智能运动场景,搭建青浦西岑单元、松江天马单元试点数字孪生场景,探索沪派江南美好未来场景。
下阶段,沪派江南行动专班将全力抓好首批15个沪派江南试点营造行动。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介让上海乡村的空间基因、记忆传承和文化密码更多地被社会和公众所感知,向世界展示“沪派江南”特色品牌的独特魅力,讲好讲活美丽上海故事,传播展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人文底蕴和时代风采,全面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来源: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