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在校园公共区域设置垃圾桶,看似不起眼的一个想法和做法,实际折射出很多育人的思维和实效。经常会发现很多学校总是在不同角落里设置那种还带有造型的垃圾桶,有的甚至是一进门就设置了垃圾桶,美名其曰方便孩子们随手丢弃垃圾。想法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孩子们并没有按照
校园不放垃圾桶需要什么样的底气?
所有来过奋达职校的人
一定会“吐槽”的一件事必定是
找不到垃圾桶!!!!
偌大的奋达校园
占地面积约17.7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9.75万平方米!!
在校师生超5000人!!!
所有室外公共区域一个垃圾桶都没有
却还能保持干净卫生!
曾经有学生向学校提出过异议
对此
杨美杰校长如是说
校长有话说:
不在校园公共区域设置垃圾桶,看似不起眼的一个想法和做法,实际折射出很多育人的思维和实效。经常会发现很多学校总是在不同角落里设置那种还带有造型的垃圾桶,有的甚至是一进门就设置了垃圾桶,美名其曰方便孩子们随手丢弃垃圾。想法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孩子们并没有按照我们设定的想法去做。不仅让孩子养成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给清运垃圾的人带来不小的麻烦,更破坏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形象。
于是,我就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将校园各处的垃圾桶全部拆除,只保留两处集中垃圾存放处(垃圾处理站)。我坚信,只要教育和管理跟得上,孩子习惯的养成一定会改变。实践证明,我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减少垃圾桶后,校园垃圾不仅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我的理解这就是典型的破窗效应,越是破烂的地方大家越是容易破坏,越是整洁美观的地方大家越容易保护。就拿五星级酒店来说,里面的陈设和卫生可以说比我们的家都干净,走进去一定倍感舒服和敬畏,丝毫没有敢乱扔乱丢的想法,更不敢做,一定会小心翼翼,管好自己的脚和手,哪怕是说话估计都不敢大声了。这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约束作用。一个非常喜欢说话的人,当他来到非常安静的图书馆时,一定会被感染和影响,也就变得安静了。
除了校园没有垃圾桶
如果你对奋达校园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
一定能发现同学们口中经常提到的顺口溜
奋达校园三大怪
人人手提垃圾袋
师生一起“抢”饭菜
被子叠成豆腐块
是每天发生在这里的最普通的日常
手提垃圾袋是因为园区所有室外公共区域不设垃圾桶
“抢”饭菜背后是餐厅不单独设置教师用餐窗口
被子叠成豆腐块则是军事化管理的缩影
所有这些背后的原因
归根究底
是奋达教育理念“乐学知识 勤练技能 潜修德行 环境育人”的折射
这16个字所有奋达人都能脱口而出
但是你真的有读懂过吗?
真的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吗?
接下来
就让我们进行一次奋达教育理念
的深度解构
来看看
以此为支点撑起的庞大奋达育人体系!
教育理念
乐学知识 勤练技能
我们深知
职业教育的真谛
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发光
面对质疑,奋达人以行动作答:
用产教融合的“真战场”取代纸上谈兵
用“工匠精神”的淬炼替代说教灌输
用“一人一策”的梦想版打破“流水线教育”的窠臼
用坚实的文化课基础
不断为更多学子敲开优质高校的大门
那些曾被标签化的中职生
如今懂技术、能创新、擅沟通
在这里逐步蜕变为大湾区产业浪潮中奔涌的“后浪”
2014级柯长城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回归母校
将学弟学妹的作品转化为产品,帮助他们重构对设计的认知
让在校生也能产生无限商业价值
2017级艺术传媒学生孔辰承
就职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担任摄影师工作
与众多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成为同事
在2022-2023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
张伟豪、李哲宇两位同学以省赛第一的成绩
被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免试录取
2023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谢嘉美
通过直播平台
收获人生第一桶金的同时也拉动企业销售额猛增
在2023年春季高考中
廖婷婷同学以405分成绩高居于广东省第5名
成功逆袭变成本科生,书写人生重要一笔
什么是“乐学知识 勤练技能”
一张张成绩单
就是最好的说明
潜修德行 环境育人
从全校禁烟的倡导到校园“七禁”的严格施行
从“微笑·问好”的提议到“三声”教育的全校普及
从聘任退伍军人的初次尝试
到全校军事化管理的特色育人模式迎风招展
总有人说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管那么多干嘛!”
“有病吧,不叠被子怎么了?还能开除我不成?”
“我是来学习的,凭什么让我搞卫生!”
……
当种种“质疑”扑面而来
当各种“投诉”让人应接不暇
奋达职校依然用“坚持”和“实干”来回应
关于信仰教育的“思政+”模式
关于素养教育的班级量化考核
关于养成教育的班级自治
关于感恩教育的特色主题班会活动
关于个性教育的快乐“A6”育人模式
关于劳动教育的学生义工社会实践服务系列活动
关于目标教育和梦想教育的“三年梦想版”制定与跟踪
……
什么是“潜修德行 环境育人”
那就是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都紧密围绕“育人”
而非“制器”
是培养有信仰、有素养、有梦想的完整的人
为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而奠基的完整设计!
从“校规校纪”的制定,到“校风校貌”的呈现
与其说是教书育人,倒不如说育人教书
奋达职校用16年的铿锵脚步
完成了对中职教育的不断迭代升级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提高自身素养为本,定期责善及不断进取”
是刻进每一位奋达人DNA的育人基因
我们在不断的育人实践中探索
最适合大湾区中职生的人才培养方向
在一次次的“破旧立新”和“迎难而上”中
在“守旧派”的质疑声中孤勇前行
回到最初的问题
“校园不放垃圾桶需要什么样的底气?”
底气就是当杨美杰校长响亮提出
“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把严格当作一种常态”
全体奋达人十几年如一日,坚定践行!
16年风雨兼程,16年锐意革新
在这里
“校规校纪”不是冰冷的边界
而是成长的坐标系
“校风校貌”不是浮于表象的装饰
而是融入血脉的自信与担当
未来
奋达将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书写职业教育的“破”与“立”——
破偏见,立匠魂
破躺平,立鸿志
破千篇一律,立百花齐放
所有孤勇前行的足迹
终将汇成中国职教改革的星辰大海
奋达,永远在路上!
来源:奋达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