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8岁的陈先生患糖尿病10年,去年夏天穿凉鞋磨破脚趾,当时没觉得疼就涂了点药水。后水泡破溃流脓,拖到脚趾发黑才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糖尿病足坏疽,最终截去了无名指。同样是脚起水泡,为什么有人要截肢?现在,血管君带大家一探究竟。
58岁的陈先生患糖尿病10年,去年夏天穿凉鞋磨破脚趾,当时没觉得疼就涂了点药水。后水泡破溃流脓,拖到脚趾发黑才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糖尿病足坏疽,最终截去了无名指。同样是脚起水泡,为什么有人要截肢?现在,血管君带大家一探究竟。
普通水泡 vs 糖尿病足水泡
1成因
普通足部水泡:摩擦、烫伤、过敏等物理刺激
糖尿病足相关水泡: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双重作用
2痛感
普通足部水泡:明显疼痛
糖尿病足相关水泡:无痛或轻微痛感(神经麻木)
3外观
普通足部水泡:边界清晰、疱液清亮
糖尿病足相关水泡:基底发白 / 暗红、疱液浑浊带渗出
4自愈性
普通足部水泡:1-2 周自行结痂脱落
糖尿病足相关水泡:易破溃、感染,久不愈合
5潜在风险
普通足部水泡:极少数引发感染
糖尿病足相关水泡:可能发展为溃疡、坏疽甚至截肢
为何糖尿病足患者出现水泡更危险?
1神经 “失灵”:感觉不到痛才是最大的危险
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就像脚上装了“麻木开关”,比如热水烫到没知觉、鞋子磨破了还在走、小伤口感染了也不疼等。最终,水泡发现时已破溃,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2血管“堵车”:营养送不进,毒素排不出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造成下肢动脉狭窄、血流减慢,伤口修复需要的氧气和营养“运输受阻”,炎症代谢物堆积也无法清除,最终形成坏疽等。
3免疫力“罢工”:细菌趁虚而入
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功能异常,免疫力低下,给了细菌绝佳的“攻城机会”,一个小水泡可能引发蜂窝组织炎,感染沿肌腱、骨骼扩散等,最终导致截肢。
远离糖尿病足危机的5个习惯
1、每天 “查脚”:像查手机一样认真
· 用镜子照脚底、趾缝
· 重点看是否有红斑、水泡、鸡眼
2、选鞋 “三要素”:软、宽、透气
· 鞋底选牛筋底或硅胶底(防滑减震)
· 鞋头选圆头或方头(给脚趾留空间)
· 买鞋时间选下午(脚会轻微肿胀,避免挤脚)
3、剪趾甲 “三字诀”:平、短、光
· 剪平不剪圆(避免甲沟炎)
· 长度与指尖齐平
· 用锉刀磨平边缘毛刺
4、控制血糖:从 “数字管理” 到 “生活管理”
· 空腹血糖控制在 4.4-7.0mmol/L
· 餐后 2 小时<10.0mmol/L
· 戒烟(吸烟会加重血管堵塞!)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中华糖尿病杂志]、ADA《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3》、《Diabetes Care》相关研究(如吸烟与糖尿病并发症的Meta分析)等
敲黑板:你的脚,可能比你更“了解”健康
普通人的水泡是“皮肤受伤”,糖尿病人的水泡可能是“血管在呼救”。当我们学会读懂身体的信号,就能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足部出现异常现象,请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来源:血管外科主任梅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