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演员李现因一组“打鸟”摄影作品引爆全网,更获生态环境部官方点赞,称其“不负‘花鸟使’之名”,带动#玉渊潭打鸟#等话题破圈,成为今春现象级讨论。这场看似寻常的摄影爱好,为何能引发全民关注?背后折射的不仅是明星效应,更是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的深度共振。
从顶流演员到“生态推手”,一场摄影热潮如何掀起全民护鸟风?
近日,演员李现因一组“打鸟”摄影作品引爆全网,更获生态环境部官方点赞,称其“不负‘花鸟使’之名”,带动#玉渊潭打鸟#等话题破圈,成为今春现象级讨论。这场看似寻常的摄影爱好,为何能引发全民关注?背后折射的不仅是明星效应,更是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的深度共振。
“打鸟”非猎鸟,摄影热背后的文明共识
“打鸟”实为摄影圈术语,指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需精准对焦与耐心等待,与伤害鸟类无关。李现融入北京玉渊潭“老法师”摄影团,以行动推广文明观鸟理念——保持安全距离、抵制诱拍棚拍、不干扰繁殖行为。生态环境部借此契机呼吁公众尊重自然,守护鸟类栖息地,为明星流量赋予生态价值。
文旅“抢人”大战:一场城市生态的无声较量
李现的摄影热潮意外掀起文旅“喊话”风潮。湖北、广西、大理、盐城等十余地文旅部门争相抛出“橄榄枝”,力荐本地观鸟胜地:湖北以“千湖之省”力邀家乡游子;广西崇左弄岗自然保护区凭240种鸟类打造“宝藏鸟天堂”;盐城黄海湿地则以东方白鹳、勺嘴鹬等珍稀鸟群演绎“春之圆舞曲”。武汉东西湖区更喊话李现探访“天鹅湖”,展示266种野生鸟类资源,彰显城市生态修复成果。
从“追星”到“追鸟”,流量如何赋能生态文明
李现的“打鸟”行动,不仅带动摄影爱好者涌入公园,更让公众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专家指出,观鸟无需昂贵设备,万元即可入门,核心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这场热潮中,明星效应与官方引导形成合力,将“生态保护”从口号转化为全民参与的行动——正如网友所言:“原来镜头下的鸟浪,才是顶流该追的光。”
来源:谈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