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旗帜和引领,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兰州大学始终铭记的初心使命,“兰州大学116年的办学实践清晰表明,扎根甘肃、服务西部既是兰州大学与生俱来的责任担当,更是新时代兰州大学坚定不移的目标追求。”
2023年4月23日
兰州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开启兰州大学主动服务大美新疆的崭新篇章
从重点特色学科与区域战略的精准对接
到人才培养输送与重点急需行业的紧密联系
从科研团队与地方产业发展
以及转型升级需求的有效融合……
两年过去
双方在合作道路上种下一株株希望之苗
硕果渐丰
高山巍峨、江河奔腾,广阔的中国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七成多,人口占全国约27%,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
作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旗帜和引领,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兰州大学始终铭记的初心使命,“兰州大学116年的办学实践清晰表明,扎根甘肃、服务西部既是兰州大学与生俱来的责任担当,更是新时代兰州大学坚定不移的目标追求。”
自2021年起,学校陆续主动与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接联系,主动和精准对接西部地区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干部挂职等方面与西部省区展开了丰富且深入的合作交流。
天山南北,雪峰巍峨,沙漠辽阔,绿洲星罗棋布。在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的征路上,新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023年4月23日,兰州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兰州大学主动服务大美新疆的崭新篇章。从重点特色学科与区域战略的精准对接,到人才培养输送与重点急需行业的紧密联系,从科研团队与地方产业发展以及转型升级需求的有效融合……两年过去,双方在合作道路上种下一株株希望之苗,硕果渐丰。
“在援疆工作前,我曾多次到过新疆并且非常喜欢这片广袤又多彩的土地。援疆工作四年多,我深深地热爱新疆、热爱新疆医科大学。”作为一名援疆干部,现任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的赵社文对新疆的感情,不仅代表个人,更是无数兰大人扎根新疆、奉献新疆的真实映照。
01
扎根边疆搭建人才桥梁
近年来,学校结合新疆发展需求和特点,认真落实“援疆博士师资专项计划”,服务新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毕业生到西部边疆地区就业创业。自2023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每年两次组团来校招聘,兰州大学成为其每年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的首站。学校也长期对接承办昌吉、克拉玛依、哈密、吐鲁番等新疆州市人才招聘活动,累计324家新疆籍单位进校揽才。近五年来,共有458名毕业生奔赴新疆,投身建设,在天山南北的广袤天地书写青春华章。
新疆校友会2025年年会暨换届大会
从1957级校友刘铭庭扎根新疆沙海种植红柳,到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赴疆挂职锻炼,兰州大学从未停止向新疆输送人才力量的脚步。“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一批批兰大人就前往新疆、留在新疆、建设新疆,这几年在双方的共同推动下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每年都有新鲜血液加入,如今兰大新疆校友会已有1万余人。”2002级校友、兰州大学新疆校友会秘书长曹李海不无感慨地说,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教学一线……新疆全行业全领域都有兰大人的身影。
自2005年起,学校先后选派26名干部前往新疆高校、医疗系统挂职锻炼,大力推动受援单位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赵社文作为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中的一员,前往新疆医科大学工作,担任党委常委、副校长,三年援疆期满后,他以挂职身份继续在新疆医科大学工作。他不仅为新医大提供管理理念和经验,同时也搭建起了两校及附属医院之间人才沟通与学术交流的桥梁。新医大有近七十年的发展历史,赵社文推荐兰大张克非教授作为新医大客座教授,指导和帮助校史整理研究和校史馆建设,促进文化育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推荐刘先春教授作为兼职教授,指导和帮助新医大思政教育和学科建设;邀请包国宪教授等专家向新医大附属医院介绍医院绩效管理研究成果及应用,并到公共卫生学院指导专业建设;协调甘肃省老年医学会和兰大一院相关科室,以“小组团”方式援助新医大第七附属医院。此外,他还协调两校人事管理、研究生培养、资产管理与经营等部门以及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学院开展交流;联系两校附属小学结对共建、定期互访互学。
02
协同科研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新疆广袤丰富的资源中,畜牧业、旅游业、中草药业、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尤其发达,如何更好地促进这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校地合作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兰州大学与新疆在防沙治沙、草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有色金属矿产开发等领域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合作。
兰州大学地理学研究团队长期在新疆开展科考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批致力于新疆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研究的优秀人才;多名教师参与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围绕干旱与风沙灾害治理、土地开发与农业资源调查、水资源利用、人地关系与生态安全等开展深入研究,助力新疆解决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此外,学校还参与当地重点成矿区带地质调查、生态环境修复等工作,积极参与畜牧强区战略,构建围绕新疆旅游产业的旅游客流调控和智能服务支撑平台,加快数字技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揭榜挂帅”是通过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型国有企业的科研队伍或者人才作用,以“企业出题、自治区出榜”的方式鼓励有能力的科研团队攻克科研难题。2021年,新疆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国内兽用疫苗油佐剂研发这一“卡脖子”问题,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揭榜挂帅”项目向全国发出攻关邀约。此前,这一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掌握且进口成本较高。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许鹏飞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共同揭榜,携手助力新疆天康生物突破这一核心技术限制。许鹏飞团队经多次测试,成功突破技术瓶颈,大幅降低成本,制备工艺也更为简便。
“在与新疆企业合作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团队,既增强了信心、锻炼了能力,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未来,许鹏飞教授团队与新疆天康生物将在禽疫苗研发领域继续合作,不断突破技术限制。
兰州大学侯扶江和袁明龙等考察新疆农业大学
谢家沟草业综合试验站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与新疆的合作渊源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彼时,南志标院士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草地病害调查、牧草生产等研究,为两地高校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起,通过三阶段科技支疆项目,南志标团队联合新疆戈宝公司攻克罗布麻病虫害防治难题。作为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科技支疆项目的第三任主持人,袁明龙教授延续了这一学术传统,与团队一起在培育罗布麻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控及草地生态修复等领域持续开展研究并实现了突破。
在技术支持的同时,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农业大学设立新疆研发中心,借助当地天然草地类型多样、草种资源丰富等优势开展相关研究。2022年,作为中组部第22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开展援疆期间,袁明龙挂职担任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副院长,推动两院学科共建与人才交流,为新疆培养了众多草业科技人才。
03
高校互助共建共享促交流
作为西部高等教育的旗帜,兰州大学还积极承担教育交流的责任,担当起“知识传承者”的职责。
2023年4月,学校与新疆大学签署校际战略合作,围绕化学化工、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地理、信息科学等重点学科和相关平台建设,加强交流互助。由兰州大学刘伟生教授主讲的《配位化学》,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技术支持下,实现兰州大学、新疆大学同步上线。学校相关学院对新疆大学持续开放暑期夏令营名额,接收新疆大学本科生来校参加研学活动。
学校与昌吉学院连续签署两轮共十年的支援合作任务书,围绕学科专业、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和科研服务开展合作,累计选派4名干部在昌吉学院挂职,先后派出十余名教师赴昌吉学院开展暑期教学活动、举行专题系列讲座,与相关学院教师建立“一对一”交流机制,围绕课程设计、课件共享等开展密切合作。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白如金老师也是援疆干部中的一员,2022年他前往昌吉学院开展工作,先后担任昌吉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和昌吉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在此期间,他将教育援疆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在昌吉学院的新闻宣传、舆论引导、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扎实工作,积极丰富宣传内容、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努力健全新闻宣传制度,严守校园意识形态阵地,以实际行动诠释“教育援疆”内涵和“文化润疆”真谛。
2024年6月,走进学生宿舍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
2023年7月,带队开展“重走中国西北角”(新疆线)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昌吉州玛纳斯县
基层
在昌吉学院期间,白如金还积极推进兰州大学与昌吉学院交流合作并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协助上海交通大学张国良教授、兰州大学冯程教授向昌吉学院捐赠个人学术专著。同时,他也坚持一线教学,讲授《新媒体概论》《新媒体数据分析和应用》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历史文化学院李洁教授长期深耕新疆研究领域。从梳理新疆汉族移民历史、探索南疆维汉民族关系,到聚焦近代以来西北边疆治理与发展,李洁曾多次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实地田野调查,将个人学术研究与边疆治理与发展紧密结合,为当地发展注入兰大智慧。
“我们的田野调查离不开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老师们的帮助。”李洁表示。项目研究往往需要深入县乡开展田野调查,在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的过程中,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的老师们为李洁团队提供了关键支持。他们协助对接地方政府、协调调研资源,“这种合作在打破地域研究屏障的同时,搭起了两校相同领域科研人员合作的桥梁。”
2024年,教育部正式安排兰州大学对口支援喀什大学、新疆理工学院。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学校充分发挥四部委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作用,历史文化学院徐黎丽教授等相关专家学者经常性深入喀什大学开展工作,主动参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支持喀什大学重点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南疆高校办学的区位优势,联合共建新疆理工学院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支撑服务区域发展任务和自身重点学科建设,双方共建的区域国别专家工作站于4月2日正式揭牌。
朱永彪教授为新疆理工学院开设讲座“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中南亚研究”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研究员高婉妮多次带领团队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实地考察,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等系列问题之上,“在共建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进人员往来、共建机制构建、平台共享等工作。”高婉妮说。2024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与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获批教育部第二批联合研究院。此外,学院还和新疆理工学院落实建立了院级之间的合作备忘录
作为兰州大学与新疆高校合作的深度参与者,高婉妮认为,甘肃和新疆地缘相近,应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构建学术联系。希望可以将新疆高校的地域优势与兰州大学的理论深度相结合,更好推动产出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治理方案与研究成果。
从学术前沿到治理实践,谈及与新疆各方合作共建的点滴,袁明龙感慨道:“一年援疆行,一生援疆情。老师们都愿意去,人是讲感情的”,这也是兰州大学援疆群体的真实写照。
从天山雪峰到沙漠绿洲,从实验室到基层一线,兰州大学与新疆的合作正稳步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在校地携手努力下,正焕发出新的光彩,书写着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内容来源|《兰州大学报》第1132期
文字 图片丨王梦瑶 杜宣蓉
编辑|董郅坤
校对|董晶
责编|李晖
审核|张北辰 肖坤 李晖
兰大首届!招625人!
来源: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