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维打造前所未有的好声音——力高音响为ATC+Pass labs 柏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8:07 2

摘要:先说结果:无论在各大音响展的展厅、或是在发烧大咖的聆听室,以及在广州海印广场力高音响的大试音室,听过英国ATC无源版和有源版SCM150的次数都不少了,但论及声音素质音响性和音乐感染力之最,恐怕唯有这次的搭配方案是独一档的存在,前所未达的新境界,没有之一。

先说结果:无论在各大音响展的展厅、或是在发烧大咖的聆听室,以及在广州海印广场力高音响的大试音室,听过英国ATC无源版和有源版SCM150的次数都不少了,但论及声音素质音响性和音乐感染力之最,恐怕唯有这次的搭配方案是独一档的存在,前所未达的新境界,没有之一。

先来看看这套搭配组合的清单:

SACD/CD转盘:美国Playback Designs MPT-8

数字处理器:美国Playback Designs MPS-X

DAC解码器:美国Playback Designs MPD-8AI

前级:美国NPDG (柏斯) XP-32

主动电子分频:日本Accuphase DF-75

音箱:英国 ATC SCM150PSLT落地

后级功放(各2台):美国NPDG XA160.8(推高音)、XA200.8(推中音)、X600.8(推低音)

线材:Kimber Kable金宝、A.R.T、HMS、Agento等

从整套系统的架构而言也是前所未有的,大家应该都知道ATC的音箱产品分为专业级和家用级两条产品线,而家用级又分为无源版和有源主动版。无源版也即是内置电感电容等元件的被动式分频器,然后前端需要搭配功放才能开声。有源主动版则内置(也有外置)电子分频技术的多路功放,只需在前端搭配音源和前级就能工作。

美国NPDG (柏斯) XP-32

美国Playback Designs MPS-X

美国Playback Designs MPT-8

美国Playback Designs MPD-8AI

而力高这次搭配这套系统使用的是SCM150PSLT无源版音箱,却另辟蹊跷通过在前端增加主动式电子分频器做3路分音,然后使用6台单声道后级(每声道3台)分别推动两只音箱的高、中、低音。当然了,因为有了前端的主动式电子分频器,所以用跳线跳开了音箱内的被动分频器。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功放输出的所有信号细节和功率/电流都无需再经过无源器件滤波,彻底避免了相位偏差、细节丢失和功率消耗,功放所有的功率得以直接作用于喇叭音圈,带来的听感提升是立竿见影的。而且,每路功放只需专注于特定的较窄的频率,从而大幅改善了功放的互调失真和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了更好的声音表现。

有朋友或许会提出疑问,SCM150不是也有ASLT主动版本吗?相比力高这次搭配的系统有何区别呢?

首先,虽然ATC主动版内置的功放的素质已经不低,但整体上,无论电源储备亦或功率输出性能都被此次搭配的Pass labs功放拉开了明显的差距。更甚者,在电路设计性能与调声取向也有显著的区别,功放外置在避震、散热和屏蔽处理上都更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素质比不上Pass labs是客观的事实。而且,有一个重要的因素,ATC主动版每一只音箱的所有内置电子电路均由一条电源线供电,虽说不存在供电能力的问题,但当重播大动态音乐功放需要大功率输出的时候,也可能会对内部供电线路的输出电压造成一定程度的波动,从而影响整体的音质稳定性。

美国NPDG XA160.8(推高音)

其次,主动版内置的3路功放的输出功率为低音200瓦、中音100瓦、高音100瓦,总共350瓦的AB类功率储备。而这次搭配的3台Pass labs后级功率分别是低音600瓦(AB类)、中音200瓦(A类)和高音160瓦(A类),总功率达到惊人的960W。由于功率储备大幅提升,加上3路功放均独立供电不会相互影响,可以预期功放对于音箱的控制力和宽裕度也将会有显著的大幅提升。

美国NPDG XA200.8(推中音)

另外,SCM150ASLT主动版内嵌的主动分频器由厂方预设好所有参数,后期无法根据聆听空间声学条件和系统搭配的情况作调整,对于专业监听用途而言本来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对于喜欢掌控一切的发烧音响玩家而言,则少了一些动手的乐趣。而力高这次的搭配亮点之一,是在前级和后级之间加入的主动电子分频器,除了可根据ATC音箱固有的3路分频点精确分频外,还可以从多个参数上进行微调,比如高通和低通的衔接斜率,以及每路输出独立可调的相位偏移等等,得以更好地满足整套系统实际搭配和摆位的一些特定要求。所以,这次力高音响以SCM150PSLT和Pass labs搭配的这套主动有源分音系统,在经过恰当得调整后,整体表现之出色,完全超越了同厂的SCM150ASLT版本。

美国NPDG X600.8(推低音)

再加上周边的区别,比如线材搭配、避震处理和电源供应等方面的区别,音质的提升就顺理成章了。

如何玩好电子分频

对于大部分音响发烧友而言,电子分频这个概念是比较陌生和遥远的。电子分频技术主要应用在有源监听音箱、高端后装汽车音响、影剧院、音乐厅等厂商的舞台扩声系统等领域。当然了,不少具备动手能力的音响玩家,也会通过电子分频来调整他们的大型多路音箱系统。

针对大型音箱玩家的市场,日本Accuphase在1999年已经推出了首款数字电子分频器 DF-35,多年来经过多代更迭,至现款DF-75已是第五代产品。DF-75具备4路分音,提供数字输入和模拟输入的选择,内置的A/D(模拟/数字转换)和D/A(数字/模拟转换)电路,而且性能规格都较以往产品有大幅提升。分频截止频率也增加至3101点(前代DF-65仅59点),能令分频点的调整更精确。毫无疑问,当今Hi-End音响圈中,这款Accuphase DF-75无疑是电子分频玩家屈指可数的优选产品。

DF-75提供直观、完善的操控界面,模拟输入可选XLR平衡或RCA单端多达4组;数字输入则有同轴、光纤各一组,以及自家的HS-Link界面。相对地,输出提供了ABCD共4组,兼备XLR平衡和RCA单端。另外也提供HS-Link数字输出,用于在有需要的时候连接另一台 DF-75进行拓展。

内部设计上,DF-75的DSP、A/D、D/A、分频网络、数字电路电源、模拟电路电源均采用独立分离供电,并隔离以最大幅度避免相互间的干扰。DF-75的运算核心是Analoge Decives的高精度ADSP-21565 DSP芯片,对于192kHz或以下取样率讯号采用64bit浮点运算,192kHz以上则为40bit浮点运算。DF-75有多项规格均较前代DF-65有所提升,例如讯噪比由116dB提升为117dB,总谐波失真从0.0007%提升为0.0006%,声道分离度则从108dB提升为 110dB。当然了,音质的提升才是升级的重点。

在力高这次的搭配中,由于ATC SCM150PSLT无源版音箱为3路3单元设计,因此只使用了DF-75的其中3路,剩下1路可预留给超低音使用。箱内的分频器通过跳线断开,每只喇叭单元直接连接到输入接线端子。具体设置如下:

高音:分频点3500Hz、衰减斜率-18dB、正相;

中音:上分频点3500Hz、低通衰减斜率-6dB、中音下分频点380Hz、高通减频斜率-24dB,反相;

低音:上分频点380Hz、低通衰减斜率-6dB、低频截至点23Hz、高通衰减斜率-12dB,正相。

上述这组数据是力高音响结合和ATC SCM150PSLT原厂分频数据以及实际听感做出的设置参数。其中的分频点参照数据只需依照产品规格即可,而可调的空间则在衰减斜率和相位、以及增加的超低频截至点,这些参数的设定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声音取向。

比如衰减斜率为-6dB,也即在一倍频程的衰减仅为平缓的6dB,那么两只喇叭单元在分频点附加“重叠”的声音就比较多,实际上也是充分利用了喇叭单元自身的自然响应特性,结果能够令声音更具“人情味”。相对地,-24dB衰减斜率会令喇叭单元衔接更干净利落,大大减少重叠的声音。

而中音单元相位反转的设置,则是对照了原本无源分频音箱的声音状态做的设定,反相后感觉声音更平衡流畅,中频的结像感和定位感比正相的设置都更清晰更扎实。

低音通道设置23Hz超低频的截至点,因为这个频率已经低于SCM150PSLT音箱的重播极限,因此舍弃23Hz以下的超低频可以减轻功放的负担,同时也在听感上减少了低频谐波的能量,令低音更干净、更清晰,线条感和宽松感都更出色。

探索ATC音箱的无限潜力

力高这次富有创造力的电子分频系统,用6台后级功放将SCM150PSLT音箱的潜力抬升到新的高度。可以不夸张地说:ATC音箱被真真正正推好后,声音表现力之强竟然是如斯恐怖!无论音响性亦或音乐感,都足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一套天价的Hi-End系统。

《重回安全地带》玉置浩二

这张CD唱片的《酒红色的心》唱得甚是感人,ATC独特的高密度音质特别能展现玉置浩二声音的沧桑感。而且另一个特点就是这套系统的口型音像轮廓还特别的清楚、扎实,定位稍稍后退一点,不会太靠近。伴奏的低频量感不算多却更强调质感和线条感,当然深沉度、冲击力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饱满的低频令钢琴弹奏也更圆润有肉。

《雪狼湖》张学友

重播第二幕陈洁仪演唱的《原来只要为你活一天》以及张学友的《原来只要共你活一天》,这两首独唱更像是两人深情的对话。ATC+Pass labs这套电子分频系统重播人声的音色和质感都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更令人欣喜的是立体的舞台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歌者就真的站在舞台上倾情献唱,印象中聆听过能达到这等表现力的Hi-End系统也是凤毛麟角。

《拉赫曼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鲁宾斯坦

拉二不但是演奏难度最大的钢协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协之一,同时也是录音重播难度最大的作品之一。ATC+Pass labs这套电子分频系统对于快板乐章如“狂风骤雨”般的强奏表达依然气定神闲、柔韧有余。而第一乐章中段第二主题的这段旋律简直美得令人心醉。琴声清透而灵动,极具质感。而且钢琴与乐团之间的比例和位置关系更是得到准确无误的呈现。音场规模比以往听过的SCM150都大增了不止一圈,而立体感、信息量的提升更是令交响乐整支乐团各声部线条历历在目,动态对比和音质鲜活感无与伦比。

《Diabolus in Musica》魔鬼的颤音

阿卡多手上的琴声音色温暖而泛着明媚的光泽感、音质密度高且软硬适中,结像的形态紧密厚实,轮廓清晰分明,弓弦摩擦激发的空气感充溢与整个试音室。同时,伴奏乐团中的三角铁的音色如同银铃般,每一次敲击都泛出鲜活的光泽,轻轻地勾引着听觉神经。三角铁与小提琴交互唱和的时候背景干净深邃,就好像两为乐者在面前演奏般清楚聚焦,但是当乐团齐奏时,沉稳的低音弦乐声部展开,音场整个扩张开来,庞大而不混浊,层次感清晰鲜明。

《Beethoven Symphonien Nos.5&7》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

这张大禾花版小克莱巴指挥维也纳爱乐的《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其实很难播好,最难表现的地方不是第一乐章“命运的敲门曲”,也不是第四乐章开始那光芒万丈的乐感,而是从第三乐章最后段极弱的结束句,逐渐显现细微的光芒,然后到第四乐章开始时有如旭日初升一般热情地展现。因为动态强弱对比很大,这套系统既能把弱奏表现得丝丝入扣,也能将第四乐章开始的强音表达得石破天惊,铜管的辉煌光泽极其迷人,从而引证了整套系统具有出色的背景底噪以及功放充沛的控制力。乐团在宽度深度极佳的音场中铺陈开来,透明度极佳的空间让每个乐器声部的线条细腻分明,犹如安坐在音乐厅6-8排感受音乐的磅礴恢弘。

感受ATC的无限潜能

或许你本来就很喜欢ATC,但如果你未听过这套ATC+Pass labs电子分频系统,那么说明你还未体验过ATC真正的魅力;你或许对ATC还不感冒,那是因为你还未曾领略过ATC喇叭单元的潜力究竟有多大。这次的搭配或许只是一次探索ATC能力的实验,让大家见证了ATC不逊任何Hi-End品牌的高度。毫无疑问,成功的示范胜过一切文字描述,只有亲身体验过才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真谛。

来源:家电论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