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假期,消费市场一片火热,浙江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商场开业,本是一场普通的商业活动,却因名字与河南知名零售品牌“胖东来”高度相似,意外成为舆论焦点,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浙江“胖都来”商场开业引热议,是致敬还是蹭热度?
五一假期,消费市场一片火热,浙江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商场开业,本是一场普通的商业活动,却因名字与河南知名零售品牌“胖东来”高度相似,意外成为舆论焦点,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5月1日,“胖都来”开业仪式盛大举行,刘仪伟、叶璇、丁勇岱等多位明星录制祝贺视频,为商场造势,抖音直播间一度涌入超10万观众,热闹非凡 。然而,消息传开后,质疑声接踵而至,“胖都来”被指“山寨碰瓷”胖东来,这场开业迅速演变成一场围绕商标和品牌的激烈讨论。
“胖都来”方面早在3月底便通过自媒体平台给出解释,称“胖”寓意丰盈、富足、美好,这一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中,以确保产品琳琅满目、价格实惠、服务贴心;而“都”取自集团董事长的姓氏。该集团旗下盈都桥梁和盈都地产公司,还参与建设了杭州多个标志性建筑。此外,胖都来不仅是线下商场,还为全职妈妈、素人提供了一个创收平台,为带货达人提供选品供应链服务 。其工作人员也曾介绍,老板曾去河南胖东来学习考察过,十分认可胖东来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希望自己的企业也能向胖东来“看齐”。
但在众多网友看来,“胖都来”与“胖东来”三字中重合两字,且“都”与“东”发音相近,加之两家经营范围高度重叠,极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认为二者存在某种关联。胖东来作为河南零售行业巨头,以高品质商品、贴心服务和独特企业文化闻名,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此次“胖都来”的出现,难免让人觉得有蹭热度之嫌。
面对“胖都来”的出现,胖东来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对相关情况取证,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投诉书,通过EMS向“胖都来”公司邮寄律师函,表明坚决维护自身品牌权益的态度。
在这场争议中,网友们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商场取名是商家自由,若老板确实姓都,取“胖都来”之名无可厚非;况且胖都来开业阵容强大,有明星助力,实力或许不容小觑,不应轻易被扣上“山寨”帽子。再者,胖都来老板是抱着对胖东来认可、向胖东来学习的态度才定的名,也足以说明其力争上游的诚意,而且胖都来的企业logo与胖东来差别明显,胖东来无须过度紧张 。
反对者则强烈指责“胖都来”蹭热度,认为“胖都来”与“胖东来”名字太过相似,很容易引发消费者误解或混淆,这种行为不可取。他们还搬出“雷碧”“白事可乐”“康帅傅”等“山寨名牌”予以调侃,质问胖都来员工的薪资水准是否也要向胖东来看齐。相较而言,反对意见占据主要声音。
从法律角度来看,河南春屹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少春律师分析认为,许昌“胖东来”属于国内知名的商业连锁超市,应当认定为“驰名商标”,依法也应当给予更广泛且严苛的法律保护。而“胖都来”与“胖东来”在商标结构、读音等多方面相似或近似,这很容易引发消费者的误解或混淆,“胖都来”构成侵权的可能性比较大,“胖东来”完全可以依法维权。
河南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姜东辉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浙江胖都来开业引发的争议,既说明了河南商业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同时也凸显了商业活动中品牌的重要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即便胖都来是向胖东来致敬,这样起名字也明显不妥,最起码得征得同意,在市场竞争中,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才能真正立足 。
此次“胖都来”引发的争议,给众多商家敲响了警钟。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想要获得长久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创新,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试图通过打“擦边球”来获取短期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至于“胖都来”与“胖东来”之间的这场风波最终将如何收场,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来源:里哥私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