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自体肿瘤疫苗再获新突破!主动靶向巨噬细胞和PANoptosis激活的抗癌新策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8:20 2

摘要: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胡凯文、周天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饶伟团队联合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以“Autologous Nanovaccine Repolarizes Tumor-As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胡凯文、周天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饶伟团队联合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以“Autologous Nanovaccine Repolarizes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o M1 Phenotype Inducing PANoptosis for Lung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在线发表了成功研发主动靶向巨噬细胞的治疗性黄芪多糖自体肿瘤纳米疫苗的研究论文(IF=13.4,中科院1区TOP ,JCR 1区),再次展示了医工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应用潜力。该研究基于中医 “扶正祛邪”经典理论,从全新角度诠释了在癌症治疗领域“扶正以祛邪”的现代内涵。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治疗性癌症疫苗是国际肿瘤领域研发新前沿,但其开发思路遭遇了瓶颈。如何无创获取肿瘤抗原并高效利用、如何避免人为筛选偏差、如何应对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如何解决研发成本高昂等,都是“卡脖子”问题。研究团队从对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的深入思考中获得了启发。

该联合团队长期从事纳米肿瘤疫苗的相关研究,曾成功研发冷/热诱导、光电响应等自体肿瘤纳米疫苗的系列抗癌新策略。在此最新工作中,该团队巧妙利用巨噬细胞的“多面手”功能,桥接先天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同时结合中药免疫佐剂效用,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巨噬细胞靶向型自体肿瘤纳米疫苗,该方法是团队此前多项成果(Materials Horizons. 2023;10(5):1661-77;ACS Nano. 2023;17(14):13278-95;Scientific Reports. 2023;13(1):17956)的“2.0”版,无需联合局部治疗(微创消融等)即可实现对肿瘤的有效破坏,同时有效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进而实现对体内该种肿瘤细胞的系统性杀伤。

该创新方法通过巧妙的设计思路,将黄芪多糖封装于纳米载体中,显著增强了APS在体内外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表面修饰赋予其对TAMs的主动靶向能力(APM)。由于该纳米颗粒具有pH敏感性,在TAMs摄取后,可在细胞内环境中促进APS释放,加速M1型极化过程。这一设计不仅确保了药物安全性,还广泛促进了TAMs的M1型极化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富集肿瘤相关抗原,尤其是具有强大免疫原性的DAPMs和新抗原,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激活CD8+T细胞和Th1细胞。由此产生丰富的多样性细胞因子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PANoptosis,进一步释放大量肿瘤抗原,形成正反馈环路,触发强大且持久的抗癌效应,最终获得显著的抑瘤效应和生存获益。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可取得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在双侧肺癌肿瘤模型中,APM和APM+αPD-L1分别使原发肿瘤体积缩小了2.54倍和8.57倍,使远端肿瘤体积缩小了9.03倍和22倍;APM还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经APM和APM+αPD-L1治疗的小鼠M1型TAMs比例显著增加至25.33 ± 0.808%和44.03 ± 13.86%,TNF-α、IFN-γ和IL-6的浓度增加,远端肿瘤中的CD8+T细胞,脾脏Th1和CD8+T细胞比例较其他组显著增加。此外,ELIspot、免疫组织化学、TCR测序表明APM治疗后的小鼠较对照组肿瘤特异性免疫增强。分子机制相关实验结果证实了经该疗法治疗后,小鼠原发肿瘤内抗肿瘤免疫和PANoptosis的核心指标被显著激活。经生物安全性评估,该策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癌症治疗新策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张弛为本论文第一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胡凯文、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饶伟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天为本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文/张弛

审核/马涛 胡凯文 饶伟 周天

审阅/曹俊岭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