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闽侯7镇纳入中心城区!福州筹备主题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18:20 2

摘要:为了让市民更直观感受福州未来发展蓝图,福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在福州规划馆二楼精心筹备了《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主题展,与市民共同畅想榕城2035年的美好图景!

海西房产网()消息:为了让市民更直观感受福州未来发展蓝图,福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在福州规划馆二楼精心筹备了《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主题展,与市民共同畅想榕城2035年的美好图景!

本次展览由福州规划馆联合福州城投集团所属市城乡规划院权属企业城投景尚设计共同策划完成。

图片来源:福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

《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福州市首部统筹陆海、覆盖全要素、实现“多规合一”的总体规划。

图片来源:福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

《规划》为福州未来发展绘制一幅宏伟的空间蓝图,确定了福州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强的城市功能,也赋予福州在新时期“支撑国家对外开放、引领区域科技创新、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根据2025年4月7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的“《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开稿)”。

据透露, 《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务院批复,现予以公开。

本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规划范围为福州市行政辖区(不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内的陆域和海域空间。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福州市辖区(不含晋安区宦溪镇、寿山乡和日溪乡)和闽侯县荆溪镇、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以及连江县琯头镇,面积2213平方千米。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目标愿景方面,到2025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城市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福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巩固,“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城市格局进一步优化。

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宜居福州品质持续提升。

到2035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具有海滨山水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两岸融合发展和交流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以福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沿海沿江轴带为主干,城乡协调发展、山海协作、集约紧凑的城镇化格局全面形成,有力支撑福州都市圈协同发展。

展望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生态山水之城、海丝魅力之都、人文有福之州的独特魅力得到彰显,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衔接落实国家和福建省农业、生态、城镇格局,坚持“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开发与保护,构建“一主一副、双轴两翼、五廊一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主一副”即市域主中心(福州中心城区)和市域副中心(福清市区);

“双轴两翼”即沿江发展轴和滨海发展轴,以及北翼(罗源湾地区)和南翼(江阴湾、福清湾地区);

“五廊一区”即五条山海生态廊道,以及西部山地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区。

引导人口合理布局。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主体功能定位,逐步引导人口向沿海地区集聚,合理引导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有序推动中心城区人口高度集聚的区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疏解。

2020年福州市域常住人口790.5万人,城镇化率73.4%。到2035年,福州市域常住人口预计约1000万人,城镇化率约88.0%。

空间结构方面,推进福州主城与滨海新城一体化发展,引导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转变,打造“一环两带两轴、双核两心七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环”为环城山体公园带,“两带”为闽江城市活力景观带、乌龙江生态景观带,“两轴”为传统城市发展轴、新兴东进发展轴;

“双核”为福州主城核心区、滨海新城核心区,“两心”为三江口副中心、科学城副中心;

“七组团”为福州主城外围的荆溪组团、旗山山前组团、青口组团、吴航组团、闽江口组团、航空城组团和松下港城组团。

来源:海西房产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