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目睽睽之下,特朗普突然破防,把一切事情都扯到了中国的身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8:24 2

摘要:5月5日,刚结束外事活动的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一名《华尔街日报》记者关于“与普京会谈细节”的提问,直接点燃了他的怒火。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5月5日,刚结束外事活动的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一名《华尔街日报》记者关于“与普京会谈细节”的提问,直接点燃了他的怒火。

面对镜头,这位79岁的总统突然提高声调,手指几乎戳向对方:“你为谁工作?”

熟悉特朗普的人都知道,“你为谁工作”这句话几乎是特朗普的口头禅,在以往当他说出这句话后,几乎没什么人能在总统这个身份的压力下不落荒而逃。

然而这次显然和以往不同,当这名急记者回答自己“为《华尔街日报》工作”后,特朗普立即将矛头转向这家拥有136年历史的媒体,称其“堕落至极”“烂报纸”,甚至扣上“中国代理人”的帽子。

其情绪之激动让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要知道《华尔街日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反特朗普急先锋”。

相比《纽约时报》曾将他比作“希特勒”、《华盛顿邮报》高呼“民主将死”,《华尔街日报》对特朗普的批评向来克制,甚至在他首个任期内多次肯定其经济政策。

但自2023年2月特朗普执意升级对华关税后,这家媒体突然调转枪口,连续两个月刊文痛批其政策“愚蠢”,直言“做美国盟友比敌人更致命”。

而如今特朗普态度出现180度的变化,甚至情绪失控,很可能就是对《华尔街日报》编辑部在关税问题上的报道感到不满。

当然也有人猜测特朗普之所以当时会情绪失控,或许与中国有关,毕竟自己推行的“对等关税”之所以几乎胎死腹中,正是因为中国的带头反制。

四年前,特朗普凭借“让制造业回流”的承诺登上总统宝座,但现实却给了他一记耳光。美国本土生产一双运动鞋的成本是东南亚的4倍,重建半导体产业链需要十年以上周期。

更讽刺的是,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后,得克萨斯州的新能源项目被迫停滞——因为全世界90%的太阳能板由中国供应。

当《华尔街日报》指出这些事实时,特朗普团队选择捂住耳朵。他们似乎坚信,只要挥舞“国家安全”大旗,民众就会为高价商品买单。

但资本市场的反应揭穿了谎言。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海外投资同比下降12%,国内工业产能利用率仅78.3%,甚至低于疫情前水平。

更严峻的是,欧盟、东盟国家开始绕开美元结算体系,用人民币、欧元直接与中国交易。这意味着特朗普最引以为傲的“美国优先”策略,反而加速了美元霸权瓦解。

此刻再回看他在空军一号上的暴怒,更像是一个赌徒发现底牌被掀开时的恐慌——当《华尔街日报》不再为他涂抹脂粉,那些曾被资本掌声掩盖的裂缝终于无处遁形。

在特朗普咆哮“中国代理人”指控时,他或许忘了,《华尔街日报》母公司新闻集团的老板默多克,正是2016年助他入主白宫的关键推手。

当年福克斯新闻24小时循环播放特朗普集会,将他的夸张言论包装成“政治新语言”。但如今,当特朗普的政策开始威胁华尔街利益时,默多克旗下媒体立即调转船头。

这种“昨日盟友,今日死敌”的戏码,恰恰印证了美国媒体的本质:它们从来不是民主的灯塔,而是资本的传声筒。

这种双重标准在涉华报道中尤为明显。当《华尔街日报》批评特朗普关税政策时,它强调的是“美国企业受损”。

但当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时,他们又指责中国“破坏自由贸易”。

这种灵活的道德底线,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统治阶层的整体利益——需要打压中国时,媒体配合炒作“威胁论”。

需要对华合作时,它们又摇身变为“理性声音”。看清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何特朗普既要依赖媒体造势,又时刻想掐住它们的喉咙。

所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怒斥《华尔街日报》时,才会特意强调“不会告诉你们任何事”,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有更重要的听众。

事实的确如此,在采访结束后12小时,特朗普团队就通过福克斯新闻释放消息,宣称“即将与中国达成历史性协议”。

这种“官方渠道泄密”的操作,本质上是在华尔街与本土民粹势力之间走钢丝——既要用关税讨好美国民众,又要安抚资本市场的焦虑。

但这种走钢丝游戏正变得越来越危险。5月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悄悄推迟了对华关税听证会,同日,财政部长贝森特私下向高盛高管保证“政府会控制风险”。

这些信号都透露出了一个事实,即特朗普及其团队比谁都清楚贸易战的代价,但为了为了维持自己的人设他们又必须摆出强硬的态度。

而这种撕裂最终化作特朗普对记者的咆哮,《华尔街日报》的遭遇不过是冰山一角。

如果说前一任美国总统拜登,其标签是“老年痴呆”,那么下个月就满79岁的特朗普,其标签就是“情绪不稳定”。

毕竟当前的特朗普正在被自己团队提出的诸多政策架在火上烤,因为即便是“对等关税”,也是特朗普团队共同的决议,但是最终承受舆论压力的只有特朗普一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朗普的失败会越来越多,他本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固执,可以预见的是,面对残酷的事实,特朗普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破防时刻”。

这场发生在空军一号上的骂战,或许会成为美式民主衰退的又一枚血色标签。从这一点来看,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总统,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

如果您有什么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另外还请多多点赞、收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更新的最大动力。

参考资料:

来源:韩知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