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收”到“富一方”——枇杷产业蝶变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8:25 2

摘要:“以前运枇杷全靠肩挑背扛,遇到雨天路滑,摔一跤果子全废。现在好了,产业路直通果园,货车能直接开到地头。”站在崭新的水泥路上,四川省旺苍县张华镇凤凰村种枇杷大户苟刚用粗糙的手掌拍了拍身旁满载枇杷的三轮车,眼里满是笑意。这个曾为运输难题愁白了头的汉子,如今正见证着

“以前运枇杷全靠肩挑背扛,遇到雨天路滑,摔一跤果子全废。现在好了,产业路直通果园,货车能直接开到地头。”站在崭新的水泥路上,四川省旺苍县张华镇凤凰村种枇杷大户苟刚用粗糙的手掌拍了拍身旁满载枇杷的三轮车,眼里满是笑意。这个曾为运输难题愁白了头的汉子,如今正见证着家乡枇杷产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建升级,为产业铺就“快车道”

时间拨回2018年前,每逢枇杷成熟季,苟刚都要凌晨三点起床,打着手电筒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跋涉,将采摘的枇杷运到镇上售卖。“来回一趟要两个多小时,果子都闷得没了卖相。”回忆起往事,他直摇头。转机出现在当地争取30余万元涉农项目资金后。镇农业办主任李怀成带着施工队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起规划道路、修缮沟渠。“李怀成当时天天泡在工地,晒得比我们农民还黑。”苟刚笑道,“他总说‘路通了,财路也就通了’。”

如今,3000余米的产业道路纵横交错,2个提灌站保障着果园灌溉3500余米灌溉沟渠畅通无阻。依托凤凰五星枇杷专业合作社建成的800亩标准化示范园里,现代化的分拣设备嗡嗡作响,机械臂精准挑选着每一颗枇杷。“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技术,连施肥都用无人机了。”苟刚感慨道。

科技赋能,让枇杷“华丽变身”

产业路修通了,如何提升枇杷品质成了新课题。旺苍县张华镇人民政府主动牵线搭桥,与龙泉枇杷研究所、川农大的专家团队建立合作。在新品种示范园里,技术人员雷红松握着苟刚的手,耐心讲解嫁接技巧:“‘大五星’这个品种甜度高、耐储存,嫁接后收益能翻番。”起初,苟刚心里直打鼓:“万一嫁接失败,一年收成就没了。”但看到专家们在示范园里成功培育出个大饱满的枇杷,他咬咬牙,将自家5亩果园全部嫁接新品种。

2024年采摘季,苟刚的“大五星”枇杷以每斤高出市场价1.5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以前卖枇杷像‘撞大运’,现在跟着专家走,心里踏实。”尝到甜头的他,还主动当起“土专家”,带着邻居们改造果园。如今,全镇2000余亩枇杷树换上“新面孔”,200亩新品种示范园、50亩采摘研学体验园吸引着各地游客和学习团队。

三产融合,让乡村“火”起来

“老板,这筐枇杷我要了。再给我推荐几个周边好玩的地方。”在去年的枇杷采摘节上,来自周边县区的游客林女士一边挑选金黄的枇杷,一边和村民牟泽兰攀谈。站在挂满果实的枇杷树下,牟泽兰望着远处络绎不绝的游客,难掩喜悦:“以前总想着出去打工,现在守着这片果园,日子比枇杷还甜。”依托千亩枇杷园的生态资源,当地连续举办多届枇杷采摘节、李花节,2024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苟刚瞅准商机,和妻子在果园旁开起农家乐,“周末客人多得忙不过来,一天流水能有3000元。”

除了线下火爆,线上销售也风生水起。镇电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村民直播带货,李小华成了村里的“网红主播”。“家人们看,这是我们刚摘的白沙枇杷,皮薄肉厚,咬一口甜到心里。”直播间里,李小华对着镜头展示新鲜枇杷,订单不断弹出。在她的带动下,30余户农户加入电商队伍,人均增收超500元。

从“靠天收”到“富一方”,张华镇的枇杷产业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书写着新的致富故事。

来源:四川行业动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