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下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各种新奇玩意儿层出不穷,可最近爆火的盲盒卡牌,却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姿态席卷了小学生群体,背后那高达 100 亿的营收,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盲盒卡牌背后,到底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当下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各种新奇玩意儿层出不穷,可最近爆火的盲盒卡牌,却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姿态席卷了小学生群体,背后那高达 100 亿的营收,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盲盒卡牌背后,到底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走在任意一所小学周边的街道,你会发现,原本摆满文具、零食的货架,如今被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盲盒卡牌占据了大半江山。这些卡牌,印着奥特曼、小马宝莉、哪吒等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热门 IP 形象,就像有着魔力一般,吸引着小学生们的目光。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抽盲盒卡牌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社交 “硬通货”。他们聚在一起,讨论的不再是昨天的动画片情节,而是今天又抽到了什么稀有卡牌。
“抽到 SSR 卡就是祖坟冒青烟啦!” 孩子们口中这句略带调侃的话语,却真实反映出盲盒卡牌背后那令人疯狂的成瘾机制。卡游公司,作为这一行业的 “巨头”,将卡牌精心分为 6 个等级,其中最高级的 CR 卡,出现概率仅为 0.83%,堪称 “稀有中的稀有”。这种极低的概率,就像鱼饵一般,不断诱惑着孩子们,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掏出零花钱,幻想着下一次就能抽到那张梦寐以求的稀有卡牌。而在二手市场,这种稀缺性更是被无限放大,一张评级为 9.5 分的稀有卡,价格曾被炒至令人咋舌的 21 万元,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在这场盲盒卡牌的狂欢中,孩子们的消费能力让人惊叹。为了集齐一套心仪的卡牌,他们不惜省吃俭用,放弃买早餐的钱,甚至偷偷拿父母的压岁钱去 “氪金”。有家长惊愕地发现,孩子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竟花费了 10 万元抽卡,更有甚者,在直播间里,出现了 “未成年人一晚上豪掷 2 万元” 的极端案例。这些本应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在操场上快乐玩耍的孩子,却深陷盲盒卡牌的消费陷阱,难以自拔。
卡游有限公司,凭借着这些小小的盲盒卡牌,在商业战场上赚得盆满钵满。2024 年,其营收高达 100.57 亿元,这一数字,足以让众多企业望尘莫及。从招股书披露的经营情况来看,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卡游来自集换式卡牌的收入分别达 39.3 亿元、21.79 亿元及 82.0 亿元。若按平均销售单价 1.7 元来计算,一年卖出的卡片超过了 48 亿包,相当于全国小学生人均购买近 50 包。而更让人咋舌的是,这些平均售价仅个位数的卡片,毛利率竟能达到 70% 左右,每包平均售价 1.7 元的卡牌,就能创造约 1.2 元的毛利。这意味着,卡游公司每卖出一包卡牌,就能赚取丰厚的利润。
如此惊人的营收,背后是卡游公司精心设计的商业策略。一方面,他们巧妙地借助奥特曼、小马宝莉等热门 IP 的影响力,将这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形象印在卡牌上,瞬间吸引了大量目标客户。另一方面,盲盒的形式,以及卡牌等级的划分和极低的稀有卡出现概率,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收集欲望。在这种商业策略的驱动下,孩子们源源不断地购买卡牌,为卡游公司贡献着巨额的营收。
盲盒卡牌市场的疯狂扩张,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由于盲盒卡牌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未成年人群体,其设计机制极易诱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甚至被指存在 “诱导儿童赌博” 的嫌疑。在每个盲盒系列产品里,都设计了普通卡位、中卡位和高卡位,卡位越高越稀缺、抽出来的概率也就越小,而只有购买之后拆开包装,才能知道自己购买到的究竟是哪几张卡牌。这种不确定性,与赌博的机制有着相似之处,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很容易沉迷其中,扭曲他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为了规范盲盒经营行为,2023 年 6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 (试行)》,其中明确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 8 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且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然而,在现实中,这一规定的执行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学校周边的小店,盲盒卡牌依旧堂而皇之地摆在显眼位置,向孩子们售卖。线上直播间,更是通过 “默认勾选已成年” 等手段,绕过限制,继续向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卡牌。卡游公司在招股书中,更是将责任推给经销商,声称 “不对违规销售行为负责”,这种做法,被律师批驳为 “转嫁社会责任的文字游戏”。
面对孩子们在盲盒卡牌上的疯狂消费,家长们满心无奈与担忧。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未成年人随意购买卡游卡包及未成年人退款的投诉屡见不鲜。一位家长痛心疾首地表示:“孩子才 8 岁,一夜之间 5000 块钱就没了,那可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啊!我联系卡游客服要求退款,他们却推脱说无法证明是未成年人消费,不给处理。” 另一位家长也哭诉道,家中未成年儿童在 2025 年 2 月 1 日到 3 月 28 日期间,在微信小程序抽卡机上,未经家长同意前后刷单 22495 元,与客服沟通退款时,客服却要求提供证明为未成年人本人购买,否则不予退款。这些投诉,反映出家长们在面对孩子沉迷盲盒卡牌消费时的无力感,他们辛苦赚来的钱,就这样被孩子们在盲盒卡牌的世界里肆意挥霍。
盲盒卡牌狂赚小学生 100 亿,这看似是一场商业的成功,实则是对未成年人的一场 “掠夺”。在这场狂欢中,卡游公司赚得钵满盆满,可孩子们却付出了价值观扭曲、消费观念畸形的代价,家长们也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与担忧之中。我们不禁要问,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何在?监管部门的规范又该如何切实落地?希望这场盲盒卡牌的热潮,能早日回归理性,还孩子们一个健康、纯净的成长环境。
让小学生狂花 100 亿这件事,你认为该归咎于商家的营销手段,还是家长监管失职,抑或是其他原因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咱们一起探讨 。
来源:做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