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的北大荒腹地,活跃着一支以“守护中国饭碗”为初心使命的农业科技服务铁军——八五六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这支队伍以科技为画笔、以黑土为画卷,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他们扎根黑土地,用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在万顷农田里书写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时代答卷。
在广袤的北大荒腹地,活跃着一支以“守护中国饭碗”为初心使命的农业科技服务铁军——八五六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这支队伍以科技为画笔、以黑土为画卷,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他们扎根黑土地,用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在万顷农田里书写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时代答卷。
八五六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建于2021年,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八五六农场试验站,至今已有67年的发展历史,中心下设试验站、气象站、植保站和土壤化验室。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1人。其中,中高级农艺师15人,是集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示范、农业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培训、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中心先后被授予2020年“北大荒堡垒工程示范党支部”、2021年北大荒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023年“虎林市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精准定位:构建三维立体服务体系
八五六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立足根本,明确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三大职能,打造服务现代农业的“超级枢纽”。
中心设立了中国农大、黑龙江八一农大等多个院校的实践教育基地,聚焦智慧农业、黑土地保护、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等重点任务,联合开展课题攻关,对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新模式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年均完成农业科研项目100多项,引进农作物品种(品系)100余个,积累水稻育种材料1000余份,目前已筛选出“垦研017”“龙垦2021”“龙粳31”等三大作物优良品种30余个,在本地推广种植面积共900万亩以上。
中心458亩核心试验区作为新技术的“练兵场”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场”,现已推广应用导航辅助直行插秧、智慧田埂、智能育秧、无人机变量处方施肥等技术,种植户能够切实看得见智慧农业发展的成果。如今,中心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10余项,取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7项。其中,“寒地水稻节水壮苗系统”等5项专利与企业进行了专利转让和成果共享。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旱平免搅浆等先进实用新技术30余项,累计推广面积达3000余万亩,创造经济效益3亿多元,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提升对农服务效能,中心采用“农技讲座”“田间课堂”“专家门诊”“上门问诊”“直播授课”等形式,为农技人员和种植户提供全生产周期的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实际困难,并为种植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监测预警、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服务。去年,中心累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3万余份,实现较常规施肥节约用肥3%以上,节省化肥生产投入过亿元。中心还通过QQ、微信等媒介发布天气预报720余次,中长期预报65次,灾害性天气预警35次,人工増雨防雹预警和指挥作业30余次,有效提升了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了“靠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此外,中心发布病虫害流行趋势信息200余条,制定综合性预防措施并出具以绿色农药为主的防治配方30余种,大大减少了病虫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有效降低了因过度使用农药对耕地造成的污染。
扎实服务:铸造科技服务金牌名片
八五六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拥有“柴楠劳模创新工作室”“任淑娟巾帼志愿服务队”两支共12人的科技服务力量,他们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已成为本地家喻户晓的科技服务名片。
针对良种选购、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和智能农机应用等涉及农业生产的工作,两支队伍每年对种植户分阶段开展科技服务,把试验成果推广到大面积生产田中。年平均服务种植户5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技术普及率和种植户的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了技术应用到位率。
通过多年实践积累,中心形成了从试验田到生产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利用专家门诊,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服务,做到培训和服务全覆盖,实现了三大作物亩增产在100斤以上的目标。
攻坚一线:高效行动筑牢服务根基
2021年,八五六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开始承担百万亩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任务,对土壤肥力水平、土壤物理性状、作物产量及谷物品质等指标进行长期监测,通过指导科学施肥施药、应用新技术等措施,全力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针对粮食产能提升等种植户关心关切的问题,中心积极做好“五良”融合各项试验,持续发力种好科技“样板田”,先后举办观摩会10余场,吸引2000余人次种植户前来参观学习。针对水稻侧深施肥、旱平免浆等新技术,中心利用抖音、快手账号录制科普视频,用线上直播等多种手段进行科技宣传600余次,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同时,中心充分发挥科技服务阵地作用,通过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田间课堂,分层次、按农时对种植户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应用培训,为培育新时代新农人提供平台,在各农时阶段当好种植户的“贴心人”。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从“单向技术输出”到“全链条服务赋能”,八五六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实践,正是北大荒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这片黑土地上的科技服务先锋,正以“端稳中国饭碗”的使命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续写着科技兴农的新篇章。
文字编辑:丛珊
审核:赵阳 张永刚
平面编辑:马文龙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北大荒日报》
来源:新农村新环境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