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其中本专科生100名、研究生100名2名中国农大学子从20余万人中脱颖而出一起来认识一下以4.0满绩点领跑全系获得国奖、北京市三好数学竞赛一等奖等成荣誉5篇国际论文点亮学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
青年创造美好明天
近日
《人民日报》刊登了2024年国家奖学金
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其中本专科生100名、研究生100名
2名中国农大学子
从20余万人中脱颖而出
一起来认识一下
以4.0满绩点领跑全系
获得国奖、北京市三好
数学竞赛一等奖等成荣誉
5篇国际论文点亮学术星空
他是理学院本科生张晟民
怀揣5项SCI论文与软件著作权
荣获袁隆平奖学金与国家励志奖
用代码在田间铺就智慧之路
他是农学院硕士生成嘉
中国农业大学两名青年
以不同的轨迹诠释同一个信念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坚守终见星辰大海
2025年五四青年节
他们成为千万青年的学习榜样
张晟民:公式里的追光者
1 破茧:从工科生到数学系的突围
初中埋下数学种子
高中钻研拓扑与解析数论
大一高等数学满分答卷是他的起点
2022年秋,非数学专业的他
带着300天手写笔记与深夜推演的公式
以原专业第一的成绩转入数学系
老师评价:“他的思考带着科研的锐度。”
张晟民和学长共同完成的部分笔记
2 深耕:与真理对话的300个昼夜
师从URP导师申教授
为攻克《融合系统理论》中的超可解难题
他连续两周每天只睡5小时
笔记写满凌晨推导的痕迹
18岁发表首篇SCI论文
20岁站上全国学术会议讲台
20门数学专业课全A+
包揽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
每个定理的证明
都是一场与真理的对话
张晟民作为唯一本科生在2024年全国群论会议作报告
3 跨界:数学密钥打开农业未来
受农大“知农爱农”氛围感染
他将有限群论应用于种猪基因组选育模型
构建农业大数据预测框架
中国农大教会了他
数学不仅是公式
更是服务社会的密钥
自习室推导理论
实验室嫁接现实
他正探索几何群论与农业计算机的交叉可能
张晟民参观天河超级计算机
成嘉:田间地头的数字耕者
1 发掘:从实验室到田间的跨越
本科支农时
他目睹“技术困在实验室,走不进田间”的困境
放弃高薪offer选择作物栽培学
带着计算机辅修背景
他白天蹲守试验田记录数据
夜晚开发农业软件
最终研发出获国家级著作权的
“现代农业种植信息管理平台”
成嘉在实验室进行土壤养分实验
2 播撒:秸秆里淘出“绿色黄金”
为响应“双碳”战略
他跑遍华北20余个村庄调研秸秆特性
在零下15℃的试验田验证技术参数
参与研发3项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
助力减排增效
对他而言
科研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成嘉参与东北田间实验的整地工作
3 突围:党员先锋的乡村振兴路
作为研究生党员
他带队研发作物链化配套技术
培训300余名农民使用智能农具
荣获首都高校乡村振兴行动一等奖
知识要用来服务人民
他目标明确
让数字农具扎根每一寸乡土
成嘉作为研究生党员先锋队队员
联合西城区松树街社区开展联学活动(左二)
荣誉证书摞得高过专业书
但他们更珍视试验田增产的数据
与数学定理中隐藏的助农密码
张晟民放弃海外名校邀请
中国农大的绳索足够攀登高峰
成嘉拒绝互联网大厂
乡村振兴比代码更有生命力
一个在草稿纸推导农业未来
一个在田间播种科技希望
他们用行动写下答案
把理想熔铸进国家需求
让青春绽放在祖国大地
星火成炬
这就是中国农大青年
有人拆解宇宙的数学方程
有人铸造大地的数字犁耙
不同的赛道同样的坚守
当热爱遇见沃土
星火终成燎原之光
来源 | 学工部 研工部
统筹|赵敬涵
编辑|郭永清
责编|范晨辉 姜萍萍 杨雨睿 张舒然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