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倒赔一万!年轻女孩应聘主播陷天价违约金陷阱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9 16:50 2

摘要:2025年3月,青岛两名女大学生踏入直播行业,应聘某传媒公司主播。本以为是逐梦的起点,却不想陷入一场噩梦。签约后仅仅试播了两天零一小时,她们便提出离职,却被公司以“违反协议”为由,索赔1万多元。这两名女大学生不仅没有拿到一分钱收入,反而背上高额赔偿,此事一经曝

案例直击:试播两天赔万元,合同暗藏霸王条款

2025年3月,青岛两名女大学生踏入直播行业,应聘某传媒公司主播。本以为是逐梦的起点,却不想陷入一场噩梦。签约后仅仅试播了两天零一小时,她们便提出离职,却被公司以“违反协议”为由,索赔1万多元。这两名女大学生不仅没有拿到一分钱收入,反而背上高额赔偿,此事一经曝光,瞬间引发社会对直播行业乱象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

青岛:2024年7月,毕业生张欢同样在试播3天后选择离职,由于签订的是“合作协议”而非劳动合同,被公司索赔1万元。

新乡:18岁女生念念在直播十几天后,因拒绝穿暴露服装而离职,竟遭到公司索赔20万元,最终只能通过艰难的协商解决。

周村法院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乱象的严重性:近3年,主播与公司间的纠纷案件增长幅度超过60%,其中违约金争议占比高达85%。

法律深挖:天价违约金合法吗?法院如何判定?

1. 合同性质决定赔偿依据:在直播行业,主播与公司大多签订“合作协议”,而非劳动合同,以此规避劳动关系责任。例如,常德法院曾明确判定:若主播收益主要来自分成,双方属于合作关系,违约金需按照协议执行。这一判定让不少主播在面对高额违约金时陷入困境。

2. 违约金上限有红线:《民法典》规定,违约金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30%。此前某公司索赔50万元,最终法院仅支持4万元,原因就在于公司投入及主播收益均有限。以此类推,青岛案例中的1万元索赔,若诉至法院,也极有可能因“显失公平”而被调整。

3. 主播可主张抗辩权:当公司存在诱导低俗直播、虚报收益分成等违约行为时,主播可通过举证减轻或免除赔偿责任。如孙某因公司要求低俗内容而停播,最终仅赔偿8000元。这表明,主播在面对不合理要求时,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行业透视:直播繁荣下的“割韭菜”套路

1. 合同陷阱,文字游戏防不胜防:一些公司在合同中设置模糊条款,如“有效直播时长”定义不清。网页1中,孙某每日6小时直播仅被计为2小时有效时长。此外,公司还会捆绑投入,声称提供培训、设备,实则虚增成本,抬高违约金,让主播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高额赔偿的风险。

2. 瞄准职场小白:毕业生和年轻女性成为主要目标,他们利用这些人群法律意识薄弱、急于求职的心理,诱导其签约。数据显示,90%的主播纠纷当事人年龄在18 - 25岁,这些年轻人怀揣梦想踏入行业,却往往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3. 灰色操作擦边球:部分公司要求主播穿着暴露、与观众暧昧互动,若主播拒绝则以违约相威胁。这类行为不仅涉嫌违反公序良俗,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也可能被判定无效。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主播因害怕违约而被迫妥协。

避坑指南:签约前必看的3条“保命法则”

1. 明确合同性质:务必区分劳动合同(受劳动法保护)与合作协议(违约金风险高),并要求公司书面解释条款细节,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高额违约金的陷阱。

2. 留存证据链:妥善保存培训记录、直播数据、沟通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以有效防止公司虚构损失,在纠纷发生时成为有力的维权武器。

3. 了解维权途径:遭遇不公时,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调解。法院数据显示,70%的主播纠纷通过调解解决,赔偿金额平均降低65%。这表明,合理利用维权途径,能有效减少损失。

结语:行业亟需规范,莫让“主播梦”变“噩梦”

直播行业在经历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完善法律监管与行业自律迫在眉睫。年轻人在追逐“主播梦”的道路上,一定要牢记:“签约一分钟,审合同三小时”。只有提高警惕,学会理性维权,才能避免成为“天价违约金”的牺牲品,让梦想照进现实。

来源:悠闲钢笔MF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