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潮的英语学习方法,超实用的英语干货资料,请关注必克英语!必克英语!必克英语!
Cue这个词很有意思。
英文课本里几乎不怎么提,但是日常说话却常常夹在中文里说。
“最怕老师上课cue我”,“诶,你别cue我,我啥也不知道”等等。
cue 源自拉丁语 quando,是舞台表演的术语,多指出场提示。在其他情形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给某人一个信号,让他去做某事。
据说,在16到17世纪时,人们会在舞台剧的剧本上写下一个Q来提示演员上场,这个字母正是 quando 的缩写,演员们看到 Q,就知道轮到自己上场了。
Q 和 cue 的发音一样,后来,Q 慢慢演变成了 cue, 表示“(戏剧或电影中用来暗示演员开始说或做某事的)尾白、提示”。
比如:
这个新人女演员正站在幕后等待着出场提示。
The new actress is standing behind the scenes waiting for a for her cue to appear.
从表演上的尾白、提示这个概念演变, cue 逐渐引申为“暗示、提示、信号”或者作动词表示“给(某人)暗示或提示”,比如:
指挥家点点头,暗示演唱开始。
With a nod of his head,The conductor cued the beginning of the singing.
Cue的常用词组有以下这些:
(right) on cue 恰好在这时、就在这时候
I was just wondering where my mother had gone , right on cue, she came in.
我正纳闷我妈妈去哪了,恰在这时,她就进来了。
take your cue from sb/sth 指看某人的眼色行事
他总是看上司的眼色行事,这就是我们都不喜欢他的原因。He often always his cue from the boss,that's why we don't like him.
1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次都是直接音译外语的语源,像我们常见的:巴士(Bus)、吐司(Toast)、可口可乐(CocaCola)等等。
有些词早早19世纪就已经跑到汉语里来了,如“一打”(表示“12个”)就是从英语的dozen先是跑到了上海话里,然后才有了广泛使用。
这个时期就是洋泾浜英语(也叫皮钦英语)的兴衰期。
"World Englishes in Asian Contexts"这本书里就提到,英语是在1630年代来到中国的,英国的贸易商在华南经商,广州和澳门等地就出现了本地人与外国人交流时使用的混杂语言-皮钦英语(pidgin English)。
据牛津英语词典介绍说,英语pidgin这个词本身就是音译了当时广东人对英语单词business的发音,后来pidgin就用来指代这种混杂语言。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我“音译”了你的“音译”,我们互相译。
Pidgin: a simplified speech use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皮钦语:一种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里用作交流的简化口语。
1830年代,皮钦英语就随着生意人来到了上海,改名换姓成了“洋泾浜英语”(洋泾浜曾是上海的一条河,在当时的英法租界之间,被填平后现在是延安路的一部分)。
无论叫皮钦英语还是洋泾浜英语,其实都是当时上海和广东等地的本地人与英国人交流的口头语言。
2
中文对英文
中文:有被英语影响到!
但是交流嘛!就是你来我往的事情,都会给彼此留下对方的印记。
:
No pain, no gain.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中文对英文也是有深刻影响的,像以上两句带了很明显的中文语法特征。
当时的中国人使用洋泾浜英语时用的就是中文的语法,你看这句英文:
:
I have sold (this) for ten dollars. Now I am going to sell it to you for one dollar.
我之前卖10块,现在我卖给你,算1块。
这真的太中式啦!
而且这几年,像long time no see这种词组被国人口口相传,慢慢地就传到了牛津词典里。
3
外来词
英文向中文借语法,中文从英文那里借词汇。
像是巴士,可乐,吐司这些都是这种方式来的。
上海豆瓣网友的帖子称上海话里有很多常用的词都有英文的来源。
:
抬头 title:发票抬头一般指购物人名称
阿木林 a moron:指木讷、不善言辞、不机灵
嘎三壶 gossip:指聊天,闲谈,吹牛
瘪三 begsir:指地痞、无赖、游手好闲的人
扎台型 扎dashing:指爱出风头
混枪势 混chance:指浑水摸鱼,趁机捞一把
看完这些感觉有那么一丢丢能听懂上海话了!
语言随历史沉浮,有时兴也有衰落,比如:皮钦英语。
"Oxford Guide to World English"提到说19世纪末皮钦英语就渐渐少有人用了。
语言本无意义,是因为人的使用才赋予了它意义。
有了这么多的先例,想必people moutain people sea离被收录到词典也不远了,大家可以一起努努力~
(先到先得,限量10份哟!
来源:必克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