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彭博社4月11日发布的一则消息引发震动:中国进口商在本周上半段从巴西抢购了至少40艘货船的大豆,总量达240万吨,几乎相当于中国月均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彭博社4月11日发布的一则消息引发震动:中国进口商在本周上半段从巴西抢购了至少40艘货船的大豆,总量达240万吨,几乎相当于中国月均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这场采购狂潮被称作“规模相当宏大,速度极为迅疾”,从下单直至确定出货,整个流程仅用了数天时间。并且在这一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中美贸易战的又一场剧烈交锋。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雷格兰在德国之声电台的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农民,其实还尚未从2018年的贸易战中恢复过来。”他提到中国占美国大豆出口收入的一半,不过说真的,如今这一市场正在加速流失。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雷格兰接受采访画面
2024年,中美大豆贸易额超过120亿美元,但今年5月至7月即将运往中国的240万吨大豆订单中,美国颗粒无收。
美国农民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雷格兰透露,许多农场主,已背负每月高达15万美元的亏损,而且部分人,被迫拍卖家族世代经营的农场,甚至申请破产。
他在写给特朗普的公开信中写道:“与中国的这场贸易战,而且其实是在拿,美国人的生计去进行一场赌博。”
贸易战的导火索,直指美国对华加征的145%关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迅速调整策略,将目光转向巴西。巴西大豆价格,因中美关系紧张,一度上涨,但是近期,回落至可接受区间,中国进口商抓住机会,大规模抄底。
这些大豆,预计在5月至7月间到货,而且刚好能够填补,由于减少美国进口而可能产生的缺口。
巴西取代了美国,成了中国的最大大豆供应国,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从彭博社的分析能看出,近些年中国推行的农产品进口多元化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个时候,美国竟妄图通过加征关税来施压,不过这样的话,它自己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南美对手给挤占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举动明显提升了供应链的稳定性,还给国际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契机。另外“贸易流向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全球市场对成本与效率的敏感程度。
这场博弈中,美国农民处于困境,而巴西却在崛起,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巴西2025年大豆产量预计将创历史新高,其港口以及物流设施因为中国的投资得以升级,而且出口效率大幅提升。
反观美国,截止至3月27日,近60万吨已经售出的大豆,却仍滞留在港口,而且未确定到底能否如期交付。
雷格兰的家族历经九代以务农为业,他原本计划将事业传给三个儿子。不过在“春天播种之际”,却弥漫着恐惧;如果说失去了中国市场,那美国的大豆产业恐怕就会完全丧失复苏的机会。
结语:贸易战的代价最终由普通人承担。中国转向巴西进口大豆,保障了自身供应链稳定,却让美国农民陷入绝境。
当关税变为政治筹码之时,农田里的挣扎,以及破产名单上的名字,成了这场博弈最为真实的注脚。
来源:我要吃他做的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