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陆军丨我的从军之路(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20:58 2

摘要:1970年初军委责成总参测绘局部署了六个测绘大队执行从1970年开始的西北无图区军事测绘全面会战。我所服役的总参测绘局第二测绘大队有幸成为了这首批执行会战任务的六个大队之一。从接受任务起全大队进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繁杂而任重。从思想教育,业务训练,物资的酬

文/李陆军

1970年初军委责成总参测绘局部署了六个测绘大队执行从1970年开始的西北无图区军事测绘全面会战。我所服役的总参测绘局第二测绘大队有幸成为了这首批执行会战任务的六个大队之一。从接受任务起全大队进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繁杂而任重。从思想教育,业务训练,物资的酬集.调配,万事具备,只等一声令下。

我是69年底入伍,70年正好赶上执行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感到无比的自豪与荣幸。4月初终于接到了命令。我们二大队五个作业队中的三个队整装从驻地江西鹰潭登上军用专列出发。车轮开始转动的那一刻,心情无比激动,全体指战员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排除万难,坚决完成任务。

军列一路向北急驰。第二天,我在军列上度过了我在军营里的第一个生日,年滿17岁了。没想到我的第一个军营生日竟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这样一种心情下度过的。在这一刻我深深的知道了我的父亲(一位37年入伍已经离休)对我的期望,深深的感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传承与责任。暗暗的下定决心决不辜负祖国和军队与父辈对我的希望。不能给军人的名称丢脸。

军列车轮滚滚向前。途经南昌,武汉,郑州,西安,兰州,嘉峪关,到达西宁。军列到达兰州时,兰州军区参谋长高锐,兰州军区作战部付部长王锡坤代表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到兰州军供站对我们进行慰问与鼓励。

西宁海拔2200米,在70年代初,西宁市只是一个有近20万人的省会城市。部队住在西宁军供站,西宁军供站是原西北军阀马步芳公馆。在西宁进行了近半个月的休整,換装(我们的服装都是南方部队的制式,不适应西北的气候,又因测绘部队当时属于二级保密单位)同时更换部队番号,由原福字127部队改称藏字127,于4月中旬开始乘汽车沿青藏公路向唐古拉山进发,同行的还有福州军区高炮64师一个连的嘎斯63炮车。过日月山,经青海湖于第三天到达格尔木。当时的格尔木还是一个只有上万人口的小城镇,确驻军很多。青藏线兵站部,格尔木军分区,汽车八团,二团,后勤仓库,通信营,独立营等多个军事单位。格尔木当时基本上是座军城。

在格尔木休整了三天。第二天,也就是70年4月24日,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我们有天文观测仪,因部队的工作性质,我们知道卫星的过顶时间。在南京紫金山报时台的引导下,很快的就通过观测仪找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通过短波收音机的时实广播,卫星上发出的“东方红”音乐声非常清晰响亮,在观测仪里看到卫星在缓缓移动,我们在场的再个人都通过观测仪看到了卫星。由于过顶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但我们心情都无比的激动,我们的国家在一天天的壮大,这更加激励了我们完成任务的决心与信心。

第四天结束休整,又乘车出发了。同时随同出发的还有配属部队的两个连,一个是青海独立师3团2连,一个是德冷哈军分区独立营2连。执行西北地区的测绘任务我们自己的人员不够用,需要当地部队配属执行勤务工作。同时配属的还有青藏兵站部所属汽车二团一个营,青海省军区通讯团3部15瓦电台。

行军途中经过不冻泉兵站。从不冻泉开始正式进入了昆仑山/唐古拉山的海西高原地带。不冻泉位于玉珠雪山,三江源头保护区与可可西里保护区的交界处。海拔高度4543米,这是又是高原反应的分界区。

前行到达五道梁兵站。五道梁位于被人们称之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的西部高山地区,一般的高原反应会在五道梁非常明显的显现出来。有民谣说“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在那里相当一部分人会有强列的高反,头疼欲裂,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再历害的会造成肺水肿。五道梁海拔近五千米,因地势,空气不流畅,造成空气中含氧量极低,还不到平原地带的百分之六十。所以五道梁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段。

在五道梁,我们的三个作业队开始分兵。四队队部在五道梁兵站,三队队部在五道梁的西北方向的乌仁美图。我所在的五队还要沿着青藏线南行,两日后到达沱沱河沿兵站。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大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它是长324米,宽11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沱沱河沿兵站因此而得名。沱沱河从这里向东到囊极巴陇,与当曲,布曲,朵尔曲汇合,经过了375公里形成了另一条河叫通天河,通天河又流经了5百多公里形成了一条大江叫金沙江。

这样我们三个作业队分布在,青海省西部,东经91度30分一93度30分,北纬33度20分一37度40分之间,南到唐古拉山口,通天河上游,北越昆仑山至柴达木盆地南沿,总面积:长五百余公里,宽1百余公里,6.16万平方公里,1:10万比例尺地形图37幅。组成19个作业组,进行二等三角测量,一等水准测量,二等天文测量任务。

平均每个作业组的任务区是近3百多平方公里。任务区全部都在无人区,平均海拔都在4800米以上,工作点的平均海拔5500米以上,有八个作业点在6千米以上,高最作业点6144米。高原无人区的环境之恶劣,其艰险与艰巨程度是全军测绘部队前所未见的。

在沱沱河沿队部,各作业组领取了足够的装备与物资,加上配属给我们组的六名独立营的战士,三名藏族民工(需要征用藏民的牦牛和马匹)还有一个来自于拉萨的藏族中学生做翻译,共17人徏步进入测区。

行至雁石坪道班遇到一个驻青剿匪连队(69年9个藏族暴民砸抢了一个小兵站,打死打伤多名解放军战士,并抢走武器装备)驻青部队组织近一个团,以连为单位进无人区搜剿,经过近半年围剿,终于让这个连队把这九名暴徒包围在一个山洞里,最后被击毙八人,一人受伤被俘。我们见到他们时,这个连队押着被俘土匪刚从无人区出来。这个连队的指战员的军装已经不能称之为军装了,看不出军装颜色,褴褛破烂,看衣服就知道他们经历过了什么,唯一不变的是他的精神面貌依然还是那样的精烁。

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有时天气晴朗时,站在测点的山头上,举目四望,目所能及二,三百余公里,真是一览众山小,一片一片的白云,乌云就在脚下,仿佛你是站在云上。哪块云在下雨,哪块云在散去,哪几块云在往一块聚,大小山川,长短小溪河流看的清清楚楚。这种画面在除青藏高原以外是看不到的。如果天气变化了,下起了大雨,刮起了大风,那也是惊心动魄的,雷声电闪仿佛就在你身边,战士身上的武器都在闪着蓝光。

我们徒步进入作业区开始作业,每个作业点都在雪线以上,平均海拔5千多米,最高的一点是6144米。登雪山最危险的是在雪线分界处,这个地方最容易造成雪崩,最好是沿着山脊走,这样还安全一些。就这样经历过无数的艰难险困苦,冒着极大的风险,遇到过几番生生死死。终于在八月底封山前完成了任务。(因为工作性质)我没有把我们的作业过程更加详细的写出来,显得过于单薄了。但仍然隐不去我们所做的工作所完成的任务的艰巨,困难,光荣而伟大。之所以称之为光荣.伟大是因为我们对国家的忠诚与付出,丈量了祖国的大地,完善了国防事业。

九月初在大雪封山前,部队完成任务,全部撤出了测区。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李陆军的军装照

来源:大院子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