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这无疑是场及时雨,对规范AI服务、保障公民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近期,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这无疑是场及时雨,对规范AI服务、保障公民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科技飞速迈进的当下,AI技术恰似一把双刃剑,为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滋生出诸多隐患。比如,有人利用 AI 写稿工具,编造名人丑闻、突发灾难等虚假新闻,经社交媒体快速传播,误导公众、扰乱舆论环境;有诈骗者借助 AI 换脸技术,伪装成企业老板或亲友,通过视频通话要求转账汇款,不少人因此遭受财产损失。
AI 技术滥用造成的危害已真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才能有效遏制乱象,让 AI 技术回归正轨?
把好源头治理关,筑牢安全根基。违规AI产品如同潜在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网络安全危机。相关部门需对市面上的AI产品展开地毯式清查,严格审核开发资质与应用场景,对那些来源不明、暗藏隐患的产品果断取缔。同时,督促开发者强化训练语料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合法,避免因不良数据致使AI产出有害内容。此外,要积极推动AI技术检测能力升级,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筛查AI生成内容,及时拦截违规信息。比如,研发先进算法,精准识别AI炮制的虚假新闻、色情低俗图片等,将其拦截在传播起始端。
高悬惩处利剑,形成强力震慑。对于借AI技术炮制谣言、不实信息,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以及假冒他人、操弄网络水军等恶劣行径,必须严查重罚。一方面,构建高效监测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实时监测,精准锁定违规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路径。另一方面,严格依法处置违规账号、MCN机构及网站平台,依据违规情节轻重,施以警告、罚款、关停账号、吊销执照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
强化宣传教育,凝聚公众力量。公众既是AI技术滥用的受害者,也能成为维护网络清朗的关键力量。借助公益广告、社交媒体、学校教育等多元渠道,广泛宣传AI技术滥用的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将典型案例公之于众,让公众直观感受后果,增强法治意识。同时,提升公众媒介素养,传授辨别AI虚假信息的方法,引导公众不盲目轻信、随意传播。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当公众意识普遍提升,才能汇聚起全社会抵制AI技术滥用的强大合力,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AI技术发展是时代大势,我们不能因存在问题就因噎废食。但也绝不能对技术滥用听之任之,破坏网络生态与社会和谐。借此次“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契机,从源头治理、违规打击、宣传教育等多维度发力,定能规范AI技术应用,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打造更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让AI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劲引擎。
评论员:陌语
审核:亓浩波
编辑:王玲玲
校对:李腾腾
来源:泰安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