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1974年春天高中毕业的,毕业后在城里就业无望,当时又取消了高考,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上山下乡一条路。好在那时我们天津知青上山下乡的去向已调整为本市的“四郊五县”,我们不用去遥远的北大荒,也不用去内蒙过了,我们那一批同学被批准就近到静海县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
(!)
我是1974年春天高中毕业的,毕业后在城里就业无望,当时又取消了高考,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上山下乡一条路。好在那时我们天津知青上山下乡的去向已调整为本市的“四郊五县”,我们不用去遥远的北大荒,也不用去内蒙过了,我们那一批同学被批准就近到静海县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那年春天的3月末已是春意盎然,杨柳依依了,天津的春天就像一幅被雨水浸润过的水墨画,朦胧而又充满诗情画意。就是在那个春意盎然的春天,我和同学们一起乘坐汽车,带着对未知的憧憬与忐忑,开启了前往静海县王家庄大队插队落户的知青历程。
那时的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满脑子都是革命理想和改变农村面貌的豪情壮志,却不知,农村生活没有想象的那样美好,那里最终成了我们一代人挥洒青春和汗水的第二故乡,也见证了我的爱情与成长。
初到王家庄,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而新奇。泥泞的小路、低矮的土坯房、广袤的农田,还有那一张张朴实而又充满善意的面孔。在大队部的院子里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大队书记宣读了知青分派名单,我们九名知青被分在了王家庄一队插队落户,牛棚前院一户闲置的院落,成了我们的临时住所。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的王家庄虽然地势平坦,人均耕地也不少,可乡亲们的生活也只能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知青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再加上乡亲们无私的关爱和照顾,我们并没吃多少苦头。
春耕春播生产开始以后,李队长手把手教我们使用生产工具,给我们安排最轻松的农活,给我们评定的工分标准也不比社员们低多少,我们发自内心地感激李队长,感激乡亲们。
虽然乡亲们对我们知青特别照顾,可我们刚参加生产劳动,没有力气也没有劳动经验,干起农活来还是感到很吃力,没几天手上就磨起了水泡,收工回到住处,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
老话说吉人自有天相,没过多久,一个意外的机会悄然降临。王家庄小学的一名公办教师调走了,学校急需补充一名民办教师。大队书记王凤翔来到我们一队知青点,问大家谁愿意去学校当民办教师。大家看我体格弱小,又是女生,就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我。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走进了王家庄小学,开启了我的民办教师生涯。虽说我是高中毕业生,可真要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次面对那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我紧张得声音都在颤抖,课本上的内容也讲得磕磕巴巴。看着教室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满心的挫败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胜任这份工作。
就在我陷入迷茫和无助的时候,我们小学校一名叫李渊明的青年老师来到我身边,他主动告诉我教书流程,告诉我怎样备课怎样讲课,怎样管教学生。在李渊明老师的鼓励帮助下,我才慢慢熟悉了教书流程,也渐渐爱上了民办教师这个职业。
后来我才知道,李渊明老师也是一名高中毕业生,比我早一年毕业,刚来学校教书半年多。他是一名回乡知青,也是全大队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李渊明老师身材魁梧,眼睛明亮有神,眉毛很浓,声音洪亮,他教五年级的学生,我当时教三年级的学生。李渊明老师的淳朴善良和热情令我感动,我发自内心地感激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李渊明老师的接触越来越多。我们一起备课、批改作业,一起探讨教学方法,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给我讲王家庄的一些奇闻逸事,讲他小时候在农村的趣事,讲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人生梦想。我被他的热情和真诚深深打动,他也很喜欢听我讲城市里的故事,讲我的理想和追求。不知不觉中,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我们之间悄然滋生。
记得是1976年的秋天,学校刚开学没几天,我患了感冒,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来,李渊明老师就让我休息,他替我代课。放学后,他还给我送来了鸡蛋和香油(芝麻油),让我用开水沏鸡蛋茶,然后浇上香油喝鸡蛋茶,说这是偏方,能去火。这个偏方果然有效,我喝了三天鸡蛋茶,嗓子就不疼了,感冒也好了。李渊明老师的关爱和帮助令我心生温暖,也令我心生感激之情。
图片来源网络
一个宁静的月夜,我们坐在学校的操场上,望着满天繁星。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泥土和花草的芬芳。李渊明老师指着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轻声说:“你看,那颗星星就像我们的希望,虽然遥远,但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触摸到。”那一刻,他的脸庞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柔,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我知道,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善良、有才华的农村青年。
第二年暑假期间,我回到天津过暑假,就把我喜欢李渊明老师的事情告诉了父母,没想到我母亲反应很强烈,坚决不同意我和农村青年恋爱结婚。我说人家是回乡知青,是民办教师。我妈指着我的额头说:“你个死妮子,民办教师不也是农民嘛,城里的插队知青可以招工回城,农民能招工进城吗?我丑话给你说在前头,你要是敢和那个民办教师胡闹腾,看我不让你爸打断你的腿。”
那时城乡之间的差别确实很大,就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我父母看来,农村的生活太艰苦,他们希望我能早日招工进城,过上安稳的生活,而不是嫁给一个农村青年,一辈子扎根农村。父母的决绝让我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一边是深爱的人,一边是养育我的父母,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那年秋天,就在我陷入苦恼中不能自拔时,大队书记突然给我送来一份招工审批表,是天津纺织厂的招工名额。我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填写了那份招工审批表,在爱情和亲情之间,我选择了亲情,我不想伤了父母的心。
离别的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在为我们的分离而悲伤。我和李渊明老师站在村口,相对无言,强忍着没让泪水溢出眼眶。他拿出一个日记本和一支钢笔,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苦笑着说:“杨老师,祝贺你招工进城,这个日记本和这支钢笔是公社发给我的先进教师奖品,送给你留个纪念吧。”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就如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
回到城里后,我每天在纺织厂重复着单调而又辛苦的工作。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在王家庄的日子,想起和李渊明老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思念像潮水一般,一次次将我淹没。我也尝试着忘记他,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可李渊明老师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根本无法忘记他。多少次,我在睡梦中哭醒。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也报名参加了高考,可能是心不在焉的缘故吧,我落榜了。我又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结果考上了天津师范学院。
去学校报到的那天,我怎么也没想到,会在校园里遇到李渊明老师。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他还是和以前一样,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只是眼神中多了几分成熟和坚定,相见的那一刻,说不出是激动还是惊喜,我突然情绪失控,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原来,李渊明第一年就考上了河北教育学院,为了能来天津,他又参加了1978年夏季的高考,结果被天津师范学院录取。我和李渊明虽然不在一个班级,可我俩天天都能见面,成了同校同学。
命运就是这样神奇,曾经以为会被现实击垮的爱情,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迎来了曙光。在校学习期间,我给了李渊明很多物质上的帮助,毕竟他是农村人,家里的条件怎么也比不上城里双职工家庭的条件好。
我父母第一次见到李渊明时特别高兴,一个劲夸李渊明身材魁梧相貌好,还当上了学生会干部,年轻有为以后肯定有一个好的前途。当我父母知道李渊明就是我以前喜欢的那个民办教师时,他们非常惊讶,真没想到世上会有这么巧的事情。
毕业后,我们结婚了,没有盛大的婚礼,没有豪华的婚房,但我们拥有彼此,拥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们一起回到了教育岗位,继续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努力。后来李渊明调到区教委工作,坐在了领导的位置上。
目前,我们的生活平淡而幸福,回首往事,那些曾经的苦难和挫折,都成了我们爱情最珍贵的见证。每次回到王家庄看望乡亲们,乡亲们都说我俩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是上辈子修来的的福分。当年的王家庄小学虽然已经合并到了镇上,可村委会里至今还保存着我和李玉明给学校购买的那套军乐器。
图片来源网络
岁月悠悠,时光飞逝。每当想起那段知青岁月,我心中总是感慨万千。那是一段艰苦却又充满希望的日子,是孕育了我俩爱情和梦想的摇篮。在那段岁月里,我收获了最真挚的感情,也实现了人生的蜕变。我和李渊明老师的情感生活经历,就像岁月长河中的一个水滴,仿佛在轻轻诉说着每一位老知青的爱情故事和精彩的人生经历。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杨静老师)
来源:草根茶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