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肥市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合肥市最早建成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之一。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场馆设施逐渐老化,已经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合肥市全民健身中心改造项目,被列入合肥市重点文体设施建设工程。
重塑体育文化地标
匠心打造城市更新典范
中建六局八建公司承建的
安徽省合肥市全民健身中心改造项目
近日以崭新面貌开启试运营
不久将向社会全面开放
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旧馆蝶变 重焕新生
合肥市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合肥市最早建成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之一。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场馆设施逐渐老化,已经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合肥市全民健身中心改造项目,被列入合肥市重点文体设施建设工程。
项目以“两改建、三拆除、四新建”为重点,新建及改扩建面积4万多平方米,包含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综合馆、室外网球场、体育休闲驿站、地下车库等,打造成集体育赛事、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体育文化新地标,助力合肥“15分钟健身圈”建设。
项目整体布局遵循老城区更新改造“减法”原则,减少建筑密度,释放更多室外运动场所。改造后的合肥市全民健身中心,新建了1.5万平方米的田径场,提升约1.45万平方米的道路、绿化面积,新增地下停车位500余个。项目田径场顺利通过中国田径协会专家组一类田径场验收,游泳馆和体育馆获得了市级建筑工程优质结构奖,项目还获评“安徽省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
匠心工艺 攻坚克难
项目地处合肥市老城区,毗邻住宅与学校。为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项目团队全面评估周边建筑物主体结构和地下管线安全,反复论证拆除方案可行性,选用长臂液压剪降低噪音,采用湿法作业抑制扬尘,同时,对拆除作业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面对项目施工作业面狭窄、超10米深基坑、大跨度桁架等难题,项目团队探索出支护桩、咬合桩、钢筋砼水平支撑这一复杂的支护形式,并创新运用全套管旋挖钻机、履带吊机械冲抓、三轴搅拌桩等工艺,同时加强基坑变形监测与排水,实现1.84万平方米基坑安全开挖。
项目积极探索智能建造技术,借助Xsteel对规则弦杆与腹杆高效建模,运用AutoCAD完成复杂节点实体建模,提前明确吊点的设置和关键节点的做法。基于BIM三维模型,开展综合管线深化、施工总平面布置、工艺穿插等场景模拟,实现49.8米大跨度钢桁架整体吊装。
以人为本 体验至上
项目以尊重、传承、创新为设计构思,在改善全民健身功能的同时,强调传承与记忆,使老城区空间更加疏朗通透。比如,新建游泳馆巧妙采用下沉和地上局部三层等方法,与现状体育馆整合设计,简洁大气。游泳馆共有8个泳道,符合国际标准泳池,全年恒温恒湿。馆内还设有儿童嬉水区,大人小孩都能尽享畅游乐趣。
改造后的田径场符合国际田联和中国田协相关标准,拥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天然草皮足球场、跳远沙坑、铅球投掷区等设施。羽毛球馆包含18片标准羽毛球场地,室内健身房有40多种器械,儿童体适能室精心规划多个功能区域。同时,场馆还新增了观众看台、灯光照明、音响系统等设施,为市民提供沉浸式观演与赛事体验。
此外,项目还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市民可线上预约体育场地,入口处的人脸识别系统能准确识别进馆市民。场馆内还分布着多个智能显示屏,实时展示各场地的使用情况和运动数据,为市民们提供全方位的运动服务。
来源:我爱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