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五一,无论多忙,建议“1要躲,2不做,忌3样”,平安过假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13:10 2

摘要:“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转眼间,春意渐浓的四月悄然离去,我们迎来了五月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今年的五一假期也是许多人久违的“自由出行”机会。

导读:今日五一,无论多忙,建议“1要躲,2不做,忌3样”,平安过假期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转眼间,春意渐浓的四月悄然离去,我们迎来了五月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今年的五一假期也是许多人久违的“自由出行”机会。

不过,老话常说“节前忙三更,节后病一身”,想要平安健康地享受假期,还得听听老辈人的建议:“1要躲,2不做,忌3样”,顺应时节变化,才能身心舒畅!

五一假期向来是出游高峰期,各大景点“人从众”的场面年年上演。今年情况更特殊,憋了许久的“旅游热情”集中释放,热门城市和景区难免人满为患。因此,这里的“躲”不是闭门不出,而是避开人流高峰,选择错峰出行

为什么要“躲人潮”呢?

一来,拥挤的环境容易让人烦躁,原本放松的假期反而变成“体力测试”;二来,人群密集处空气流通差,感冒传播风险高,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更需注意。与其在热门景点排队两小时拍照五分钟,不如选择小众路线,比如近郊徒步、乡村采摘,既能亲近自然,又能避开喧嚣。

老话说“人多处是非多”,五一假期求的是舒心,避开人潮才能少些糟心事,多些好心情!

不做“熬夜党”

五一假期一到,不少人立马开启“报复性熬夜”模式:追剧到凌晨、通宵打游戏、凌晨吃烧烤……看似潇洒,实则伤身。中医讲“昼养阳,夜养阴”,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胆排毒的黄金时段,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皮肤暗沉,甚至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建议这样做:

即使放假,也尽量保持规律作息,最晚别超过12点入睡;白天如果困倦,可以午睡20分钟“充充电”,但别一觉睡到天黑,否则容易打乱生物钟。

不做“拼命三郎”

许多人习惯利用假期快速完成工作或家务,比如一口气打扫完整个屋子、连续加班赶项目,甚至一天安排三场聚会。这种“拼命三郎”模式看似高效,实则让身心超负荷运转,假期结束反而更疲惫。

张弛有度,方能长久”。假期本是休养生息的好时机,不妨把任务分散开,留出时间发呆、喝茶、晒太阳。每天专注做一两件事,剩下的时间用来放松,才能让身心真正“充满电”。

忌3样

1.忌“胡吃海塞”

五一聚餐多,烧烤火锅小龙虾轮番上阵,再加上冰啤酒、奶茶“助兴”,肠胃很容易“抗议”。尤其是假期头两天暴饮暴食,后几天可能就得跑医院。老话常说“饮食有节,百病不侵”,面对美食,浅尝辄止才是智慧。

2、忌“久坐不动”

有人放假就化身“沙发土豆”,躺平刷手机一整天。久坐不仅伤腰伤颈椎,还会让血液循环变差,甚至增加血栓风险。五一正值春夏交替,正是活动筋骨的好时候!

3、忌“忽视流感”

虽然流感形势好转,但五一期间人员流动大,特别的密集聚集的地方,流感仍可能“钻空子”。尤其是带老人孩子出行,更需多留个心眼。

五一不仅是劳动者的节日,更是大自然“由春入夏”的过渡期。此时气温回升,但早晚温差大,民间有“未吃五月粽,寒衣不敢送”的说法,提醒我们别急着收冬装。此外,春夏之交肝火易旺,情绪波动大,可以喝点菊花茶、吃些莲子百合,清心又安神。

说到底,假期是为了让我们暂别忙碌,回归生活本身。无论是宅家休息,还是出门看世界,守住“1躲2不做3忌”的原则,少些折腾,多些从容,才能平安健康地迎接夏日繁盛!最后,祝大家五一快乐,劳逸结合,心想事成!

来源:学无止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