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黎的忠实粉丝“十三州府”在二手平台发现,自己2024年11月手工制作、赠予曾黎的定制徽章被标价88-800元出售。该卖家账号主页还挂有其他未拆封的粉丝信件、花束及曾黎代言产品,疑似团队内部人员操作。粉丝质问卖家“老板是否知情”,对方回复“随缘”。
一、事件背景与时间线
1. 粉丝发现礼物被倒卖(2025年3月25日)
曾黎的忠实粉丝“十三州府”在二手平台发现,自己2024年11月手工制作、赠予曾黎的定制徽章被标价88-800元出售。该卖家账号主页还挂有其他未拆封的粉丝信件、花束及曾黎代言产品,疑似团队内部人员操作。粉丝质问卖家“老板是否知情”,对方回复“随缘”。
2. 工作室初期回应(3月26日)
工作室发布声明称,倒卖系某员工私自行为,曾黎本人不知情,已开除涉事员工并报案。但声明未提及对粉丝的补偿或安抚措施,仅强调“依法追责”,被批“甩锅式公关”。
3. 粉丝被迫道歉(4月29日)
事件发酵一个月后,粉丝“十三州府”突然发布手写致歉函,称因“未知全貌”损害曾黎名誉权而道歉。工作室转发该函并威胁“追究恶意传播者法律责任”,曾黎本人留言“抱抱你,五一快乐”,粉丝回应“缘分已尽”并宣布脱粉,引发全网声讨。
二、公关策略三大争议点
1. 责任转嫁与情感漠视
- 工作室将责任归咎于员工个人行为,未反思团队管理漏洞,也未向受害粉丝致歉或补偿,反而要求粉丝道歉。
- 曾黎本人未在第一时间主动沟通,仅在事件尾声以“抱抱”回应,被批“用轻描淡写的态度践踏粉丝真心”。
2. 法律手段压制舆论
- 工作室两次声明均强调“报警”“法律追责”,甚至要求网友删除讨论内容,被指“利用强势地位威胁弱势粉丝”。
- 网友质疑:“为何不追究倒卖者责任,反而对粉丝施压?”
3. 错失黄金公关时机
- 从3月事件爆发到4月粉丝道歉,工作室始终未公布涉事员工处理细节、未公开调查过程,也未邀请第三方监督,导致公信力崩塌。
三、舆论反响与行业反思
1. 网友与媒体批评
- “真心被明码标价”:粉丝礼物沦为牟利工具,暴露部分明星团队对粉丝心意的漠视。
- “史诗级公关翻车”:对比杨幂等艺人自掏腰包回购礼物的案例,曾黎团队被批“既无共情,更无智慧”。
- “饭圈信任危机”:事件折射出明星与粉丝关系的脆弱性,网友呼吁“追星应回归纯粹的情感联结”。
2. 行业专家建议
- 透明化管理:建立礼物接收、登记、处置的标准化流程,定期向粉丝公示。
- 危机应对准则:艺人需第一时间真诚发声,避免团队“切割式回应”;对粉丝的补偿应重于法律威慑。
- 公益化处置:无法保留的礼物可通过官方拍卖或捐赠,既维护粉丝权益又树立正面形象。
四、总结:一场信任崩塌的警示
此次事件不仅是曾黎个人形象的滑坡,更是娱乐圈公关危机的典型反面教材。其核心问题在于:
- 明星责任缺位:团队管理漏洞本质是艺人监管失职,不能以“不知情”推卸责任。
- 公关逻辑颠倒:将“维权”矛头指向受害者而非加害者,暴露对粉丝情感的傲慢。
- 行业深层症结:粉丝经济红利下,部分明星团队将粉丝视为“数据工具”而非“情感伙伴”。
唯有以尊重、透明和责任重建信任,才能避免“灾难级公关”重演。
来源:橘色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