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会快速贬值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22:39 2

摘要:2023年8月22日,越南电动汽车厂商VinFastAuto股价一路飙升,盘中最高涨超160%,最后收盘市值近1000亿美元,比同时期的比亚迪还高。不仅把本田、福特、通用这些老牌巨头斩落马下,也远超当时国内三大新势力蔚小理市值之和。

最近,亚太货币集体暴涨,有人问我对人民币汇率怎么看?

先来说一段回忆,前年有朋友咨询我:美元分红险(几十年后定期支付美元)值不值得买?我说:一看投资能力,二看美元是否贬值,但核心是看美元。

这种分红险的投资收益率肯定是比较一般的,不然别人怎么赚钱,如果不想要超额收益,那还差不多,否则还不如直接定投A500。

另外,这种收益最终定价是美元,那么美元的购买力水平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美元贬值太多,那就得不偿失了!

那么,美元是贬值还是升值?本质上得看中美力量的对比,所以,我说:买不买美元分红险,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经济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站队问题

那么,人民币到底会怎么变化呢?刚好有人问到了,今天简单聊一聊。

1,为何美元会高估?

谈到汇率之前,我想聊一个前几年刚发生的故事。

2023年8月22日,越南电动汽车厂商VinFastAuto股价一路飙升,盘中最高涨超160%,最后收盘市值近1000亿美元,比同时期的比亚迪还高。不仅把本田、福特、通用这些老牌巨头斩落马下,也远超当时国内三大新势力蔚小理市值之和。

这家年产量才1.8万辆的企业,要规模没规模,要技术没技术,要市场没市场,为什么股价涨得这么离谱呢?原因也很简单,大股东持有99%的股份,只有1%不到的股份在外,形成了投机的热潮。

想清楚这个故事背后的逻辑,我们就能够对汇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所谓汇率就是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决定汇率的是市场对双方货币的供需。

先来说说供应,一般来说货币的总供给水平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包括自由兑换政策,印钞政策。比如,印度政府就喜欢印钞,竟然形成了趋势性贬值。又比如中国,没有货币自由兑换的政策,人民币无法自由出入国境线。

再来说说需求,其他国家对于某国货币的最大需求来自于贸易,如果这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品质越好,购买的需求越高,就会越想要持有该国的货币。同时,由于这个国家卖的多,买的少,持续贸易顺差,对外输出的货币量就比较少,因此货币会相对坚挺,比如中国。

相反,如果某国总是需要进口,出口的商品相对较少,贸易逆差较大,持续的逆差就会对外输出货币,因此货币会比较弱,比如印度。

当然,有一个特例,那就是美国。因为美元本身也是一件商品,它是一种建立在美军、美国科技、美国经济之上的一种主权信用货币,具有币值稳定、购买力强等特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通行货币。

别人出口商品和服务赚钱,美国出口美元赚钱。因为美元本质上是一张借条,持有大量美元,相当于低息贷款给美国人。后来,美国人又通过美债和美股/美房,把美元打造成为一种金融理财产品。

这就导致了实际上海外对美元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实际贸易对美元的需求。前面在《当美元不再是美国人的美元,会发生什么?》中,我统计过1992年至今,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对外输出的美元就高达16万亿美元,其中8万多亿美元变成了美债,其他变成了美元资产,如今美国的海外净资产超过-22.5万亿美元

由于全球其他国家对美元的需求,远远超过了购买美国商品所需的美元,这就导致美元处于供不应求的地位,因此,哪怕美国长期贸易逆差,但美元却依然长期处于高估的状态。

这种低息借款的特权也是它收取铸币税的方式,另外,作为世界货币的源头,它的货币政策对全球具有强大的影响,因此,美国又可以通过美元潮汐运动,在全球资产的涨跌中做一些差价的收入。

但,强美元同样具有负面效应,高估的美元会对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形成致命打击,因为这会导致美国本土的成本比其他国家更高,不利于出口,产业就会慢慢转移出去,国家产业空心化。

可能有人要说了,美国不也赚钱了吗?这就是一个问题,美元的全球化过程中,资本最受益,但他们赚到了钱却没有分给老百姓,这就产生了国进民退的问题,内部矛盾开始酝酿,贸易逆差也会越来越大。

当市场上的美元越来越多,而美国又无法提供足够收益率的时候,比如美股、高收益美债,别人就会抛售美元。这个时候,美元就会大幅贬值,重新回归均值,甚至会矫枉过正。

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那就是:爱美元的时候爱得发狂,容不得丝毫反对,恨美元的时候巴不得立马死去,生怕沾上一点儿。

我知道,这种美元迅速贬值的说法,听起来很爽,但我们要追求事情的真相:美元到底高估了多少?

2,美元贬值是确定性的

高盛分析师Teresa Alves在5月1日的报告中表示,美元目前被高估约16%。美银分析师在2025年初的时候,曾经发文表示美元似乎被高估了26%,幅度为过去30年以来的最大。

还有一个人叫卢麒元,2021年的时候曾经说过2024年或2025年美元兑人民币或到1:3,他也认为美元被大幅高估。当然了,现在看起来被啪啪打脸,但他的理由我们可以看一看。

他说美国会采取弱美元的方式,让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如果是强美元,产业还会不断流出。当然了,他的很多说法,我并不赞同。但弱美元的提法,我还是有点赞同的。

其实,一个国家的货币强弱,直接取决于双方对货币的需求。供给方来看,美国自己是不是愿意使劲印钞,紧缩还是宽松。另一方面,海外对美元的需求如何变化?是增长还是下降?

这背后核心的因素,还是取决于美国的科技水平,取决于中美竞争的结果。为什么呢?

✔从财政的角度来看,如果美国的科技水平继续提高,就会有足够的税收,财政赤字就会减小,那么美国也就不会随便印钞了。相反,如果科技水平不够,被中国追上,压缩科技行业的利润,税收不足,财政赤字扩张,自然就需要印钞来缓解财政问题。

✔从资产的角度来看,如果美国的科技水平不够,一些高科技企业利润下滑,就会导致整个美国股市下滑,那么,这个时候,持有美国资产的需求就会下降,国际上对美元的投资需求也会下降。

✔从贸易平衡的角度来看,如果美国的科技水平不够,那么就必须要用美元贬值来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以平衡贸易。美国的经济复苏,需要弱美元。就像上世纪80年代一样,美元迅速贬值,某种程度上帮助美国在对日的科技竞争中获得了优势。想要贸易平衡,还得货币贬值。

但,弱美元并不是没有代价,美元走弱,意味着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就会大幅上升。

在美元的上两轮贬值上,既有信息科技对生产力的大幅提升效应,也有中国纳入全球化这样的大利好,为美国人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所以,在弱美元的过程中,才没有发生大的通胀问题。

可是,现在的情况,好像有一点不一样了。全球化进入了一个逆向时期,移动互联网之后也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试想一下,自己的电脑、手机和5年前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而存量竞争对后来者是有利的,因为后来者的方向是确定的,只需要投入时间、资本和资源,制造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是,美国去工业化40年,早就没有产业工人了,哪怕美元真的贬值了,他们也不会制造了,在国际上仍然有大量的竞争者,很容易陷入贬值也没用的境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弱美元并不一定会带动经济复苏,反而有可能演变成滞胀问题。一旦弱美元引发通胀问题,而增长又没起来,就会导致美国国内矛盾更加突出,因为通胀是剥削最快的途径。

而且,2025年下半年特朗普有望将《减税与就业法案》中的个人减税永久化,并将企业税进一步由21%调降至15%,这也是强美元的政策之一。

更加重要的是,目前美元对外沉淀的数量与规模之大,美元与美国经济的关联度之深,绝非前两次可比。一旦美元过快贬值,很可能造成经济危机。

简单来说,弱美元是美国经济刺激的一个大招,但也可能是引爆美国内部矛盾的火药桶。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没有产生决定性结果之前,美元不会出现特别快的贬值。太快了,美国经济受不了,主动弱美元的动力不强。

但长期来看,美元的相对贬值是确定性的,因为货币背后反映的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随着中国向着更高端产业发起进攻,老美的暴利会收缩,利润率下降,自然无法维持强美元。

3,日元升值崩溃论的弥天大谎

关于汇率,有一些单纯的观点。有人觉得货币升值是好事儿,有人觉得货币贬值是好事儿。

关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广场协议。我听过无数次有人说,当年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强行让日元贬值,引发了日本随后20年的经济衰退。

这种话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但实际上根本就不靠谱,甚至可以说是弥天大谎

首先,日元升值,虽然会让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体现为成本的下降。日元升值还可以大肆对外投资,如今日本还是海外净资产第一的国家,也得益于此,还能以更低的价格在外留学等等。所以,日元升值可能会对出口有影响,但这绝不是日本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

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当初是美国强迫日元升值的,但实际上当初广场协议中,日本主动要求升值的幅度甚至超过了美国人的预期。

究其根本,日本的经济问题主要有4个原因,其一,1985-1995年,日元过度升值,货币政策也过度宽松,透支了增长潜力(GDP从1.43万亿美元增长到5.55万亿美元)。比如,日本银行于1986年1月开始降息,将贴现率从4.5%的高点持续下调,至1987年2月共降5次,贴现率降至2.5%,并一直保持到1989年5月。

其二,中国的崛起挤压了日本的增长,日本重回历史正常位置,产业竞争力大幅下滑,比如家用电器等产业;其三,日本进入固定资产投资的下行周期,产能过剩,这一点和现在的中国有点类似。如下图所示,日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呈现断崖式下跌。

其四,日本的老龄化阻碍了日本的创新发展。其五,日本的规模太小,限制了日本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因为互联网讲究的是赢家通吃,结果互联网时代被美国吃了个干净。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广场协议》背后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美元在1980年至1985年曾升值约1倍。大贬值的前提是美元的非理性大升值,短短5年,美元指数从82升值到了164。

所以,大家同意美元大幅贬值的原因,本质上是因为当时的美元的确有点儿过度升值了。

我们一定要警惕单纯的货币观点,认为升值或者贬值就会改变经济走势,这是无比天真的想法。实际上,货币政策对长期经济走势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但,不可否认的额是,过度的贬值和过度的升值,的确都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对短期经济走势,都会有干扰。

过度的贬值会让压低出口利润,让国内的劳动者无法获得应有的收入,这时候就会削减养老、教育等长期投入,短期可能看不出副作用,但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长期复利增长潜力。

过度的升值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会让人陷入消费主义陷阱,比如日本80年代就有这样的问题。大家一定要有面积思维,而不是线性思维。汇率是即时价格标尺,而真正影响国家行为的是汇率*时间。不谈时间,光谈汇率是没有意义的。

长期来看,货币的价值,一定是和一个国家的真实劳动生产率强挂钩的,太低或者太高都是不好的。所以,一定需要对汇率进行管理。

比如,疫情期间,其他国家封锁,只有中国供应链很完整,人民币升值,由此带来了牛市。但结果如何?等疫情消退之后,这种虚假繁荣反而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放缓了中国去产能的进程。

既然如此,中国就不可能放任人民币汇率随意变化,一定会进行干预。

4,美元贬值不在美国,而在中国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广场协议,为什么当时美国需要和日本、英国、法国及德国一起商量,干预市场呢?想要贬值还不简单,直接印钱不就完了吗?

因为货币的汇率不仅取决于美元的供给,还得取决于其他国家的货币供给。如果其他国家也跟着一起印钞,那么印钞就没办法起到贬值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引发巨额通胀,扰乱经济秩序。

所以,美元的贬值幅度,不仅仅取决于美元,更多的取决于中国。一方面是中国的外汇政策,是否愿意升值?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国产业升级的成果。

就美国目前的财政状态而言,赤字持续扩张,利息支出越来越多,债务/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如果不贬值,贸易逆差越来越大,那么这个赤字雪球也会越滚越大,通胀压力就会上升,到时候,要么给更高的利率延续这种利滚利的情况,要么就用货币贬值来获得贸易平衡。

当然,中国自然也不太愿意短期升值太多,因为中国目前本来就是产能过剩。我们可以升值,关键是光刻机也不卖给我们、芯片也不卖给我们,我们的人民币升值了买什么呢?到外面继续投资纺织厂,自己卖给自己?没啥用处。所以,咱们也不会上这个当,在光刻机没有解决之前,短期大幅升值不具备这个条件。

我估计,这一轮对等关税战最终的谈判协议中,可能会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条款,或者是潜在的要求

但,我并不认为美元会出现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迅速的贬值,历史条件不一样,美国金融行业绑定的深度也不一样。未来的美元贬值,应该是细水长流、渐进式贬值。

试想一下,美国的海外净资产有-22.5万亿美元,相当于海外投资者在美国持有22.5万亿美元的资产,如果美元像80年代一样突然短期内贬值50%,各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还不得爆表,还不得经济危机。

美元的大车上,人太多,得给人下车的机会,一步到胃,是会要命的。

来源:白刃行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