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离焦虑是孩子常见的心理现象,多发生在学龄前期,尤其是即将入园的孩子。当孩子要与亲密的家人,如父母、爷爷奶奶分离时,会出现过度的焦虑、惊恐不安。他们可能担心家人遭遇意外,一去不回,所以会拒绝上学、拒绝独睡等。研究表明,约 70% 的孩子在初次入园时,会有不同程
分离焦虑是孩子常见的心理现象,多发生在学龄前期,尤其是即将入园的孩子。当孩子要与亲密的家人,如父母、爷爷奶奶分离时,会出现过度的焦虑、惊恐不安。他们可能担心家人遭遇意外,一去不回,所以会拒绝上学、拒绝独睡等。研究表明,约 70% 的孩子在初次入园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这是因为孩子对熟悉的照顾者产生了强烈依恋,一旦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人,就会缺乏安全感,从而引发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妥善处理,严重时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效果,甚至影响其未来的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
实地参观
在入园前 2 - 3 个月,家长可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选择幼儿园开放日,或提前和幼儿园沟通好参观时间。带孩子在幼儿园里逛逛,看看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面摆放着各种有趣的玩具;去户外操场,让孩子看到色彩鲜艳的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参观食堂,告诉孩子以后会在这里吃美味的饭菜。参观过程中,用积极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如 “宝宝看,幼儿园的滑梯多好玩,以后你可以和好多小朋友一起玩”。通过实地参观,让孩子对幼儿园有直观认识,减少陌生感。
观看视频
平时在家,家长可以找一些幼儿园生活的视频给孩子看。比如幼儿园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的视频,让孩子了解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以播放幼儿园老师温柔讲课、照顾小朋友的画面,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每天安排 10 - 15 分钟观看时间,看完后和孩子简单交流,问问孩子最喜欢视频里幼儿园的哪个部分,强化孩子对幼儿园的积极印象。
自主进餐
入园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从现在开始,每次吃饭时,给孩子准备一把合适的小勺,让他们自己尝试舀食物吃。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家长不要着急,更不要直接喂饭。可以在一旁适当辅助,比如帮孩子把食物拨到勺子容易舀取的位置。每天坚持练习,一般 1 - 2 个月,孩子就能熟练掌握用勺吃饭的技能。这能让孩子在幼儿园进餐时更自信,减少因不会自己吃饭产生的焦虑。
自主如厕
教会孩子自主表达如厕需求很重要。平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有便意或尿意时,及时告诉大人。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绘本故事,如《我要拉巴巴》,让孩子了解如厕的过程。同时,在家里给孩子准备适合他们高度的小马桶,让孩子练习自己坐马桶大小便。入园前 1 - 2 个月,每天提醒孩子定时去小马桶上坐一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这样,孩子在幼儿园就能自己上厕所,避免因不好意思表达或不会使用幼儿园厕所而产生困扰。
自主穿衣穿鞋
给孩子选择宽松、容易穿脱的衣物和鞋子。比如有魔术贴的鞋子,方便孩子自己穿脱。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让孩子自己尝试穿衣穿鞋。家长可以先示范动作,如穿衣服时,先把一只袖子套进胳膊,再套另一只,然后整理好衣服。孩子练习过程中,家长在旁边耐心指导,给予鼓励,如 “宝宝真棒,自己把鞋子穿上了”。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孩子就能掌握基本的穿衣穿鞋技能,增强在幼儿园生活的独立性。
调整时间
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如早上入园时间、午睡时间、下午离园时间等。在入园前 1 - 2 个月,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向幼儿园作息靠拢。比如幼儿园早上 8 点入园,那家长可以逐渐让孩子早上 7 点左右起床,洗漱、吃早餐,养成早起的习惯。午睡时间,幼儿园一般安排在中午 12 点到下午 2 点,家长在家也在这个时间段让孩子午睡,晚上尽量在 9 点前让孩子上床睡觉。每天按照调整后的时间安排孩子的活动,让孩子身体适应规律作息。
制作作息表
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简单的作息表,贴在孩子房间显眼位置。作息表用图画和简单文字表示,如早上起床时间画一个太阳和起床的小人,午睡时间画一个躺在床上睡觉的小人。每到一个时间节点,家长提醒孩子按照作息表进行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一天的安排,增强时间观念,更好地适应幼儿园规律生活。
选择物品
可以让孩子带一件自己熟悉、心爱的小物品去幼儿园,比如小玩偶、小毯子、安抚奶嘴(如果孩子有使用习惯且幼儿园允许)等。这些物品陪伴孩子时间长,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例如孩子平时睡觉都抱着一个小玩偶,入园时让孩子带着它,在幼儿园感到不安时,孩子可以抱抱小玩偶,缓解焦虑情绪。
赋予意义
在孩子带安抚物品去幼儿园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给这个物品 “充电”,赋予它特殊意义。比如对孩子说 “宝宝,我们一起给小玩偶充满能量,让它在幼儿园保护你,陪你开心玩耍”。这样,孩子会更依赖这个物品,也会觉得在幼儿园有熟悉的 “小伙伴” 陪伴,减少分离焦虑。
情绪稳定
家长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表现出过度担忧或不舍。有些家长在幼儿园门口反复叮嘱孩子,甚至自己眼眶泛红,孩子看到家长这样,会更觉得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加重焦虑。家长要微笑着和孩子告别,告诉孩子 “宝宝,在幼儿园要开心玩,妈妈下午准时来接你”。
积极交流
每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家长要和孩子积极交流。不要问 “你今天在幼儿园哭了没” 这类负面问题,而是问 “宝宝,你今天在幼儿园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呀”“有没有认识新朋友”。通过积极交流,引导孩子关注幼儿园有趣的事情,强化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并不可怕,只要家长做好这五个过渡技巧,提前引导,孩子就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开启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有任何疑问,随时都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来源:儿科主治医师沈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