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3日,无锡马拉松赛事举办,一对男女选手在比赛中牵手冲线、亲密互动的视频被网友曝光,由于双方年龄差距较大,网友戏称其为“野鸳鸯”,此事引发社会争议。当事人的身份引发多轮猜测,波及远光软件与陕西咸阳消防。对此,远光软件已作出澄清声明,陕西咸阳消防尚未回应。网
3月23日,无锡马拉松赛事举办,一对男女选手在比赛中牵手冲线、亲密互动的视频被网友曝光,由于双方年龄差距较大,网友戏称其为“野鸳鸯”,此事引发社会争议。当事人的身份引发多轮猜测,波及远光软件与陕西咸阳消防。对此,远光软件已作出澄清声明,陕西咸阳消防尚未回应。网络狂欢之下,真相逐渐变得模糊,当事人与被波及企业均在不同程度受到舆情冲击。
作者丨苗建研究院
苗建信息分析发现
高管“花边新闻”的负面影响:高管“花边新闻”刺激公众敏感神经,激起“吃瓜”心理,易传播扩散。该事件在3月23日上午曝光,远光软件次日晚间发出辟谣声明。二级市场仍出现波动,截至3月25日收盘,股价小幅下跌2.29%。此外,公众易将高管私德与企业形象绑定,即便误认(如本次事件)仍可能引发“高管形象危机”,削弱投资者信任。及时澄清、声明的重要性:远光软件在相关猜测蔓延到投资平台4小时内便发出澄清声明,引导舆论走向,及时遏制了谣言进一步滋生,一定程度上防止次生舆情衍生。全网涉及无锡马拉松“野鸳鸯”事件中,远光软件整体占比40.89%,而这其中有超过一半(占比52%)的内容为官方声明。舆论指向新的目标后,远光软件风险降低:3月26日17时左右,当事人任职咸阳消防队的消息开始出现。此后,该事件中涉及远光软件的占比为17.93%,较此前降低5.03%;传播速度也由4406.25条/天降低为2753.8条/天,下降幅度超37%。以上数据表明,当事人的身份有了新的指向后,关于远光软件的讨论声量减少,且传播速度也大大降低。(1)中石油“牵手门”的舆情热度指数为91.79,传播量为14.51万,远高于马拉松事件的舆情影响力和传播力,这表明中石油事件中的当事人身份、背靠企业属性、公众对“炫富”行为的抵触极大推动舆情发展;
(2)从舆情烈度来看,中石油官方回应后3小时内,传播量突破7000,增长速度与烈度远高于无锡马拉松事件。而在远光软件回应后第二日,锡马事件才第一次达到峰值,传播内容以远光软件、视频拍摄者、锡马官方等各方回应为主。由于上市企业方迅速否认,“不是远光软件董事长陈利浩”的信息得到扩散,该舆情未得到进一步发酵;
(3)从传播路径来看,中石油事件前期由摄影师在其个人账号发布,该男子的身份首先在朋友圈等私域传播,4天后流转至微博等公共领域,舆情开始大面积传播,至此官方才作出回应;而在无锡马拉松事件中,波及企业远光软件在舆论发酵前就作出公开回应,主动引导舆论;
(4)两次舆情事件的走势整体相似,均分别达到过两次传播峰值,第一次峰值由企业回应信息引发,第二次为媒体、公众转发以及其他话题点的发散。
01
苗建信息舆情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3月23日8:50至2025年3月30日8:50,全网涉及“无锡马拉松‘野鸳鸯’”事件的信息累计扩散7.67万条,舆情热度指数MJSI为51.19。#董事长参加马拉松被拍?A股公司回应##马拉松亲密事件拍摄者道歉#等话题分别登上微博、今日头条、快手、百度等8个平台热搜,累计在榜时间超153小时。
该事件的详细脉络如下:
3月23日8:50,抖音网友@張晨陽 发布视频(已不可见)。当天晚上,该视频内容在社交媒体内部传播扩散,吃瓜网友称“女的老公已经去单位闹了”。02
各方观点
1.被造谣企业无辜,造谣者需付出代价
极目新闻:捕风捉影式造谣影响股价谁担责远光软件作为上市公司,没有根据的小道消息会引发其股价波动,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公司表示保留对发布传播不实信息的主体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包括要求赔偿损失,这对造谣者来说,是要付出代价的。
潇湘晨报:主编有态度丨无锡马拉松亲密男女事件:“瞎猜+瞎认”应该付出代价这场“瞎猜+瞎认”的闹剧折射三重问题:信息核实的“失速”,在互联网生态中,“求快”压倒“求真”,一张模糊影像就引发广泛的连锁反应。资本市场的“脆弱”,社交媒体正成为影响股价新变量,谣言破坏力被指数级放大。违法成本的“倒挂”,造谣者可能只需删除帖文,而上市公司却要承受真金白银损失。
2.企业辟谣声明应更具说服力
长江日报:董事长在广东履职?辟谣声明要有说服力不是非给董事长泼脏水,而是只有表态,不带证据,谣言自然没死透。远光软件维权正当,大家也希望真相大白,不希望负面猜测冲击一家好企业。若真冤枉了董事长,造谣者该道歉、承担责任;若被实锤,造成不良后果也赖不得吃瓜群众。
开屏新闻:【春城时评】如何正确看待无锡马拉松“开盒”事件公司高层的负面传闻,特别是可能涉及违法违纪的消息,绝非小事,很可能影响公司股价,官方声明能有效平息争议。对名誉董事长个人而言,公司出面澄清也是对名誉权的保护。当然,为增强公信力,仅靠公司声明还不够,若有关部门能调查核实后给出权威结论会更为妥当。
3.公关讨论的边界、隐私保护问题
极目新闻:极目锐评|无锡马拉松赛场亲密事件:拍“花边”上网小心被追责媒体要认清“私域”和“公域”的界限,自媒体同样要有一些媒介素养,否则,引起困扰的不仅是他人,也会是自己。同时,借一段视频内容,就称他人为“野鸳鸯”或造谣男方是上市公司名誉董事长,胡乱给他人编剧本,也要小心被追责。
上游新闻:马拉松亲密男女被打“野鸳鸯”标签,公共讨论的边界何在?网络监督不是坏事,有些事情“晒一晒”或许更健康;公共讨论也无可厚非,但边界和尺度要把握好。守好言论表达的责任和边界,才能理性围观不走偏,也有助于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用在刀刃上。
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热评|不要再追问无锡马拉松事件的后续了如今的时代已不仅是“人人都有麦克风”,更是“人人都有摄像头”的时代,任何人在公共空间的任何行为,都可能被无意或有意记录下来公之于众。今天我们随意吃瓜这对,明天也许就会变成被吃瓜者。或许比起追问后续,讨论如何让每个人都能保有“不被凝视”的尊严有意义得多。
红星新闻:评论丨无锡马拉松“亲密”事件,不该变成一群人的麻烦在追求流量和热度的当下,更应理性和冷静,珍惜互联网给予的表达权利,守住文明的底线。
4.马拉松赛事拍摄机制不够完善
北京日报:锐评|付费就可下载?马拉松选手不是“拍”卖品从马拉松主办方,到对赛事拍摄以及第三方平台的监管等,都应该快马加鞭,跟上马拉松发展的脚步。如何满足选手拍照需求、协调外来摄影师、为选手照片出售制定规则等,需要相关方给出方案。
1.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常莎:造谣董事长不实信息,如果能够证实公司股价波动与谣言间存在因果关系,公司有权要求造谣者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其中关于损失的计算,可以由公司举证股价下跌造成公司整体估值下跌的相关文件。
2.湖北以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蔡巍:公共场合大家都有拍摄的权利,特别是在马拉松赛场,这是一个集体庆祝的场合,不可避免会拍摄到路人,加上本人已及时隐藏视频,所以拍摄者本人不涉嫌侵权。
3.新浪政务新媒体学院专家、知政观察团成员-新闻不发炎:“删堵封”乃舆情处置之大忌。无数案例已经给出了深刻而惨痛的教训,删帖、摆烂和做鸵鸟,也许能侥幸躲过这一刻,但一定是为自己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某某消防大队,警笛已拉响,容不得再犹豫迟疑:即刻用事实真相去扑灭那熊熊的舆情之火,才是正道。
1.对当事人关系及行为的道德评判(占比26%)
敢一起去跑步,就应该不怕被人拍!躲躲闪闪就一定有内容!主要是两个人的动作有点反常我已经看见手拉手的视频了,看见摄像头拍摄还假装分开不认识2.对拍摄行为合法性的争议(占比22%)
这是正常照片,为什么要删?比赛发个照片还需要打码?这是公共场合,任何人都有摄像的权利,电视台还直播呢3.对涉事单位(陕西消防)的质疑与调侃(占比21%)
陕西消防总队,该你发表评论了咸阳消防已跑路,第一次见官博跑路的,太狼狈了灭火技术杠杠滴4.批评媒体炒作、拍摄者蹭流量(占比12%)
差不多得了,一面说不想打扰别人,一面又不停隔断时间就发个声,你不提还有几人记得这个事?想炒就光明正大点。比当事人澄清解释的都多,看来这流量和关注度没达到预期,带货还成问题我觉得他就要开直播带货了,没准那两位也是找来的剧本演员呢,看看这一系列操作,都觉得背后有MCN在运作呢5.讨论隐私保护问题(占比10%)
这算不算侵犯了肖像权呀 那俩人好像也不愿意暴露在镜头拍摄者在公共场合拍摄,隐藏视频并不侵权,但如果涉及名誉损害,被造谣者可以索赔、道歉、停侵这件事也提醒着我们,在网络时代,每个人的行为都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6.要求严惩当事人,质疑体制内管理与舆情应对(占比9%)
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立即立案审查处理估计纪监委已找大伯谈话了体制内也处理不了 同事之间牵下手 难道要浸猪笼 只有双方的家属可以追究03
舆情诱因1.公众对“桃色新闻”的猎奇心理
“桃色新闻”因其“噱头性”和“独特性”,往往自带“热搜属性”,唤起人们的猎奇和窥视心理,公众自发扩散意愿高。相关信息经过自媒体炒作出圈,负面影响极强。在无锡马拉松事件中,未经验证的“野鸳鸯”标签迅速成为流量密码,扭曲事实焦点,甚至误伤无关企业(如远光软件),使其名誉受损。
2.当事人身份反转留下讨论空间
此次事件中,当事人身份的持续模糊化成为舆情延烧的关键推手。网友通过碎片化信息(如服装标志、模糊视频)对涉事主体全网寻找,从远光软件到咸阳消防的误伤路径,延长事件的热度周期,形成“猜测-辟谣-新猜测”的螺旋式传播。
3.企业高管/事业单位领导作风被舆论监督
事件中的核心人物先是被指认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后被指认为事业单位干部,身份都较为特殊。领导代表企业/事业单位形象,一言一行面临更加严厉的监督与公众的审视,一旦出现作风问题,违背公序良俗,更容易成为网民泄愤的出口。此外,公众容易将“领导”与“权色交易”等腐败符号关联,比如咸阳消防涉事者被误读为“公职出轨”,私德问题易被上升批判,引发腐败猜测。
4.波及企业不同应对方式收到不同舆论反馈
远光软件在舆情尚未扩散前便发布官方声明,通过董事长的行程佐证,虽未提供影像等“硬证据”,但快速切割降低关联;陕西消防并未作出回应,舆论对其社交媒体账号关闭、仅互关可留言等设置表示质疑,同时因体制身份被要求更高透明度。此外,舆论反馈的分化还有所体现,远光因“高管”标签承受更大股价压力,但声明抑制了核心质疑;咸阳消防因公职身份敏感性,被动卷入“作风腐败”联想,基层形象遭隐性伤害。
04
历史相关舆情事件1.中石油旗下公司高管"牵手逛街门"事件 MJSI:91.79
2023年6月,四川的一名街拍摄影师通过抖音平台上传了一段一中年男子与年轻女子街头牵手的视频,引起众多网友围观和评论。经知情人爆料,该男子为北京某国企负责人,女子非其妻子。该事件先是在朋友圈等私域流传,后被网友发布在微博上,迅速引发网络围观。6月7日下午17点30分,中国石油北京项目管理公司发布《情况通报》,涉事人员胡继勇已被免去寰球项目管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职务,并接受公司纪委核查。公司将根据结果进一步作出处理。
2.网传碧桂园高管“选妃”视频曝光 MJSI:27.35
2024年7月25日,国内网络上开始流传一段1分18秒左右的短视频,这段短视频配的文字内容为“大家知道#碧桂园吗?知道莫总吗,听说过莫总的选美晚宴吗?……”该视频内容最早在2024年2月28日于短视频平台上露出,7月初开始有个人用户不带企业、高管名对视频内容进行直接转发。7月31日晚,碧桂园微信公众号发表声明称,近日,公司留意到网传造谣我司高管视频,相关网络主体为获取流量恶意杜撰和传播不实内容,对此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司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维护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
来源:苗建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