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的经典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中有这么一句流传千古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建国虽然只有200多年,可美国人当中却不乏深入研究过中国经典军事思想的智者。
在中国的经典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中有这么一句流传千古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建国虽然只有200多年,可美国人当中却不乏深入研究过中国经典军事思想的智者。
基于《孙子兵法》的中国智慧,差不多自从抗美援朝战争以来,美国军方以及军方支持的智库一直在研究解放军。
对他们来说,就算解放军不会在全球范围内构成威胁,但只要对美国的霸权扩张造成了威胁,那就是一个必须打倒的对手。
为什么美国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解放军的弱点呢?
首先必须看到,美国的战略思维体系与中国的传统智慧存在着本质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行为模式层面,更深深植根于两国的历史文化基因。
美国国防部
美国自建国以来形成的扩张型文明特质,塑造了其“要么全胜、要么全输”的零和博弈思维。这种战略文化具体表现为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是进攻性的战略偏好。纵观历史,美国始终遵循“先发制人”的行动准则。从早期的门罗主义到当代的“重返印太”战略,其战略部署始终保持着主动进攻态势。
其二是手段选择的灵活性。当直接军事对抗难以奏效时,美国会迅速切换遏制维度。典型案例包括从阿富汗撤军后立即启动对华科技封锁,以及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构建技术壁垒。这种“打不赢就换战场”的策略,已形成完整的战术转换链条。
其三是道德外衣的包装艺术。美国特别擅长为明明是入侵的战略行动披上合法化外衣,从2003年借“洗衣粉”发动伊拉克战争,到以“民主自由”为旗号干涉他国内政,其行动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这种将现实利益与道德说辞相结合的能力,构成了美国战略工具箱的重要组成。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靠着这一套三板斧,在侵略扩张的霸权之路上频频得手,直到他们遇到了中国这个强大的新对手。
朝鲜战争给美国人好好地上了一课
几乎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美国政府、军方就开始一刻不停地、全方位地研究解放军的优势和缺陷。
美国战略决策机制的核心支撑,在于其高度发达的智库体系。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的智库机构,实为美国战争机器的“隐形神经中枢”。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诞生故事其实颇具传奇色彩。1945年底,美国陆军航空队与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签订价值1000万美元的“研究与发展”计划(即RAND计划),次年3月正式取得运营执照。
这个最初栖身飞机工厂的研究机构,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800名研究人员的超级智库。其运作模式具有三大特征:
首先是决策预判机制:即通过情报分析、假设推演和模拟演习构建决策模型。
兰德公司
1957 年,兰德公司在预测报告中详细地推断出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间,结果与实际发射时间仅差两周,这令五角大楼震惊不已。
兰德公司也从此一战成名,真正确立了自己在美国战略咨询界的大佬地位。
此后,兰德公司如同开了上帝视角一般又对中美建交、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经济大萧条和德国统一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成功预测,这些预测使兰德公司的名声如日中天,如今俨然已经成为美国政界、军界的首席智囊机构。
第二是弱点剖析系统:2015年中国军改启动后,兰德公司牵头对解放军展开全方位研究。其研究清单涵盖31个领域864页内容,从后勤保障到网络战能力,从军事科技、人工智能到太空战、网络战等,包罗万象,研究深度令人震惊。
美军据此制定的“火力向前,兵力后撤”新战略,不仅是基于对台海局势数千次兵棋推演的结果,也是对解放军军事实力认知的不断深化:如果在台海和解放军开战,美军100%失败。
美国的兵棋推演
第三是全球协同网络:美国智库不仅在本土设有57个研究中心,更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建立分支机构,年投入经费超过2.5亿美元。这种布局使其能够整合盟国资源,形成战略研究共同体。
美国战略工具箱中,还包括《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等媒体,它们绝非单纯的新闻机构,而是经过精密设计的认知战武器。这种舆论操控体系具有双重特性:
它们首先扮演一种战略信息迷雾制造者的角色,通过真假混杂的报道引导国际舆论。例如《经济学人》作为创立于1843年的,披着“经济研究媒体”外衣的隐形情报机构,其匿名撰稿制度实为保护情报源的特殊设计。
这类媒体每年发布超过50万篇定向内容,构建起服务于美国和西方霸权的强大的叙事框架。
同时各类媒体还发挥着战略试探平台的作用:政要言论往往通过媒体进行压力测试。帕帕罗关于台海的激进表态,既可视为战略恫吓,也是探测中方反应的试纸。这种“放风-观察-调整”的套路,已成为美国执行战略遏制的标准操作流程。
经济学人杂志远非看起来这么简单
美国对解放军的执着研究,源于三次刻骨铭心的教训。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企图把战争中国化,让中国人打中国人,结果遭到彻底的破产。
朝鲜战争期间,装备简陋的志愿军通过机动灵活的战术,让美军第二次尝到战略误判的苦果,然后又是越南战争的第三次教训。
当代美军汲取历史教训,建立起对解放军的动态研究机制:西点军校现代战争研究所每年产出900余份专项报告,空军大学战略研究所持续跟踪中国太空战力发展。这种研究已超越单纯军事范畴,延伸至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
从2015年开始到2024年,仅仅是兰德公司就开展了多达31项,共近900页针对解放军弱点的研究,其标题令人头皮发麻:
“解放军有哪些弱点”、“中国军事的潜在弱点”、“拉达克对峙暴露了解放军的弱点”、“评估中国国防工业基地的优势和弱点”、“解放军很强大,但也有四个弱点”……
解放军一直都是美国的研究对象
当然,如今我们也绝非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面对美国的体系化遏制,近年来中国展现出独特的战略智慧:
在台海方向,东部战区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最近基本上都是以“寥寥数语”回应美国的挑衅,实则通过常态化战备保持战略主动。这种“静水流深”,让对方难以摸清虚实的应对方式,恰是对美式喧嚣战略的反制。
同时加快国防改革发展速度:2015年启动的军改已取得显著成效。火箭军战略威慑能力提升670%,海军舰艇总吨位十年增长215%,这些实质性进步正在重塑力量平衡。
第三则是积极构建认知防御体系,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媒体矩阵,逐步打破西方话语垄断。举例来说,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全球覆盖率已提升至83个国家,形成有效反制力量。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却绝不重复。1950年志愿军靠着炒面加步枪创造战争奇迹,今天中国军民正以新型的智慧国防体系应对挑战。
鸟枪换炮,时代变了
当美国智库还在反复推演台海冲突的各种可能时,东方智慧的深层战略布局早已悄然展开——这种绵延五千年的战略耐心,或许正是破解美式思维的关键一招。
来源:每日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