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到一个直播:有一位女主播关闭了打赏功能,对着镜头说“你们爱看跳舞是你们的事,我今天就想安安静静坐着聊会天不行吗?”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开会时听到的对话——同事拒绝帮另一个人做会议记录,理由是“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完成,没空帮你。”她拒绝得铿锵有力,没有讨好,没有不好意思,甚至没有说出具体的理由,但这两个例子不知为何让人觉得很欣慰——我们终于敢在关系里先说出那个字:我。“我”不是自私是地基朋友阿棠最近离婚了。不是出轨家暴,而是她发现丈夫总把“是我给你提供了好生活”挂在嘴边,但当她提出想重返职场时,这个号称“养着她”的丈夫却皱眉问:“孩子谁管?家里谁顾?”她说:“他说要给我一个家,可这个家里唯独没有我。”我们早该看透:任何需要抹去“我”才能成立的关系,本质上都是精神拆迁。就像上周去朋友新家暖房,她指着开放式厨房说:“装修时他非要装推拉门,说怕油烟。我说行啊,那你每天做饭。”结果门没装,他倒学会了用空气炸锅做一日三餐。你看,当“我”稳稳立住时,对方反而会调整自己的坐标系。摘要:前阵子刷到一个直播:有一位女主播关闭了打赏功能,对着镜头说“你们爱看跳舞是你们的事,我今天就想安安静静坐着聊会天不行吗?”
他们的合作模式是:妻子负责定义什么是好产品,丈夫负责证明好产品能赚钱。两人用不同颜色的便签管理进度:妻子的蓝色标签写着“面料亲肤性测试90分以上”,丈夫的绿色标签列着“物流响应速度压缩到2小时”。这让我想起职场潜规则——合作久的同事之间,往往发展出独特的“协议语言”。就像智能手机的“双卡双待”模式——两张卡各自保持独立信号,但共享同一块电池。
来源: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