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神药”藿香正气,咋感觉卖不动了?背后原因不简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4 04:30 2

摘要:说起藿香正气这玩意儿,咱们中国人哪个不熟?打小家里药箱就少不了它,中暑了、肚子不舒服了,来一支好像就踏实了。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子,最早能追溯到唐代孙思邈那会儿,后来宋朝官方都盖章认证了,正经得很。传到今天,主要就是那十三味药材,算是经典配方了。

说起 藿香正气 这玩意儿,咱们中国人哪个不熟?打小家里药箱就少不了它,中暑了、肚子不舒服了,来一支好像就踏实了。这可是 正儿八经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子 ,最早能追溯到 唐代孙思邈那会儿 ,后来 宋朝官方都盖章认证 了,正经得很。传到今天,主要就是那 十三味药材 ,算是经典配方了。

按理说,这么有历史底蕴的东西,应该不愁卖吧?而且你看人家 太极集团 (主要生产商之一)也挺努力的, 1996年就搞出了不含酒精的口服液 ,小孩子、开车的朋友都能用了,后来陆陆续续整出了 九种不同的剂型 ,什么水、丸、胶囊都有,想得很周到嘛。

但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这几年,好像身边用藿香正气的人没那么多了?或者说,药店里摆着的牌子越来越杂了?这事儿吧,还真不是错觉。

你看啊,这市场上 做藿香正气类产品的厂家,竟然有几百家(官方数据是628个批文) !我的天,简直是“扎堆”往里挤。天士力的滴丸 大家听说过吧?人家一年也能卖上亿呢。更别提好多连锁药店,他们 主推自己贴牌的 ,利润高嘛,推销员肯定更卖力推自家的。这一下子,太极这种“正主儿”的市场就被分走了一大块。说实话,竞争太激烈了。

而且,卖药的渠道也变了。以前医院里也能开不少,但后来政策调整( 取消了“双跨类别” ),院内市场就受影响了。虽然太极也搭上了 国药 这条大船,但这“渠道红利”能吃多久,还真不好说。毕竟人家全国性的大牌子铺货能力强,太极在某些地方厉害,不代表全国都通吃啊。

面对这情况,太极能没动作吗?肯定也急啊。他们 给产品换了新包装 ,搞得挺漂亮的,还想 开发什么养生茶饮、高端中药饮片 ,想多条腿走路。营销上也没闲着, 微博搞话题、直播带货、小红书上找人写笔记(内容种草) ,甚至都 把货铺到香港的万宁 去了。看着挺热闹,但效果怎么样呢?嗯……

关键问题可能还出在更深层次的地方。

一方面,大家的需求好像有点波动。还记得2023年那波囤药潮不? 好家伙,不少人估计把接下来一两年的量都囤够了,现在自然买得少。再加上,现在 户外高温作业的人,感觉是不是比以前少了? 反正我认识的好多工地都更注意防暑了。而且,藿香正气也不是万能的,它 主要对付的是特定类型的暑湿感冒 ,用途还是有局限的。

另一方面,也是我觉得挺关键的一点——创新好像有点跟不上。我查了下数据,太极集团 过去六年花在研发上的钱,加起来还不到5个亿。这多吗?听着不少,但你猜猜他们销售费用花了多少?是研发投入的40多倍! 简直是砸钱做广告营销啊。这么多年了,除了换包装、改剂型,产品本身好像没啥石破天惊的新东西出来。老本儿再厚,也经不起这么吃吧?

所以啊,这国民神药卖得没以前火,真不是单一原因。市场挤满了对手、买药的地方变了、大家的需求变了、自个儿产品创新又有点慢……唉,真是有点复杂。

这老牌子要想重新找回当年的风光,看来得多想想辙了。光靠情怀和老本,恐怕越来越难喽。

大家平时还用藿香正气吗?或者有啥别的解暑好方子?评论区聊聊呗!

来源:MT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