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先锋丨全国先进的背后,藏着这些“幕后故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23:39 1

摘要: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对2426名劳动者进行表彰,南充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晓波

讲述政法故事

传播政法声音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对2426名劳动者进行表彰,南充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晓波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5月7日,《南充日报》刊登《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晓波:细琢千案真相 守护万家幸福》,讲述全国先进背后的“幕后故事。全文如下:

人物简介

张晓波,南充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从检19年,先后获评“全省十佳公诉人”“全国模范检察官(检察干部)”,并于今年4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晓波(右一)和检察干警走访企业,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600余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00多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全国检察战线上共有17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南充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晓波便是其中之一。岁月见证初心,芳华不负使命。张晓波在检察岗位上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为何能成为全国检察战线的优秀代表?5月2日,记者采访了张晓波,从他的检察岁月和那些平凡又充满温情的事迹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A

细节里熬出检察筋骨

“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这么高规格表彰,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梦,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从北京返回后,张晓波立即开始工作。由于手里有几个案子比较急,在“五一”假期里,他将本该陪伴家人的时间,分出一大半投入工作中。“越是时间紧的案子,越不能马虎,要挤出时间来研究。”注重细节,是张晓波办案的一大特点。

张晓波出生于1982年,2006年考录到西充县人民检察院,成为一名检察官。回想当年面试,那个场景他仍历历在目。其中有这样一道题:“你将如何当好一名检察官?”他回答:“做一个心中有民,眼中有光的人。我不会树立太高的目标,但会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案件。”

从检19年,张晓波每天都在用实际行动作答当初的考题。2012年,他接到了检察生涯第一个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何某受贿案,案件涉及受贿金额1000余万元,累计共有300余次受贿记录。涉案金额大、单笔金额小、累计次数多,这大大增添了案件办理难度。在案件审查过程中,他仔细推敲、揣摩案件可能存在的矛盾,对300多笔受贿事实的时间、地点逐一梳理,比照地图逐一核实,确保供证一致、合乎逻辑;为了防止证据瑕疵,他一份笔录一份笔录对比分析,精确到几时几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俯首案前,这样一起复杂案件,庭审仅用了1个多小时就顺利结束,办案效果得到了一致认可。

案件办理后,“细节控”“完美主义者”成为了张晓波的标签。正因如此,张晓波有了更多机会参与到大案要案的办理中。近年来,他共办理各类大要案20余件,无一件错案。

B

“较真”办案暖万家

淳朴、认真,是张晓波身上的另外两张标签。

2015年,张晓波指导办理了一起非法集资案。开发商冯某向群众非法集资3000余万元,用于贵州一房地产项目,后资金断链,楼盘烂尾,300多名群众集资款不能收回。案发后,因异地追赃难度很大,前期追赃效果不好。后办案组费尽千辛万苦追回500万元,但因案件办理原因一时不能兑付。不理解的群众上门质问:为什么追回钱却不兑现?实际情况是,张晓波和专案组正千方百计协调追回剩下的2500万元。

一面为追回赃款焦头烂额,一面却被误解。一天中午,情绪崩溃的张晓波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内。他想:将案件移送至法院吧,不再管追赃的事了,这样既省事又少挨骂。就在此时,他又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是农民的孩子,像我父母那样的普通老百姓,多么希望天下的干部都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啊!百姓面对这样的困境,除了我们还能依靠谁?”一番心理斗争后,他暗下决心,不管多困难都要竭尽全力追回剩余赃款。而后,张晓波和专案组多次前往冯某在贵州的工地,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盘活楼盘事宜。历时三年,最终促成项目转让,3000万元群众集资款全部追回。

带着这种淳朴、认真的品格,他牵头指导办理了“5·09”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240名被告被绳之以法;在办理一起非法经营案中,建议相关部门支持8家乡镇燃气公司升级改造重组,保障了15000余户老百姓安全用气。

有一次,张晓波在市场买菜,一位老大爷把一块豆腐塞给他。老人说:“你帮我们办了这么一件大事,水都没喝上一口,尝尝我们家自己做的豆腐!”后来才得知,大爷是之前非法集资案的一名受害人。

C

新征程传承纯真初心

今年初,张晓波被调入南充市人民检察院任第一检察部主任。工作的地点变了,但工作的性质没有变,仍然是在检察第一线。

回首过往,入职后的第一年,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入职后的第六年,他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全省十佳公诉人”;入职后的第十七年,成为南充市检察机关第七个全国模范检察官(检察干部);再到如今,办理案件1500多件,9件案件被评为典型案例、优秀案例,成为全市检察机关第二个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干警。从张晓波的成长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办案之路没有捷径,每一个成熟的检察官都是在一个又一个案件中熬出来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在南充市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的嘱咐下,张晓波又当上了“老师”。他曾先后两次担任导师,对全市优秀年轻干警进行集中培训,“一对一”结对培养年轻干警。经他“传帮带”,多名年轻干警获评全省业务竞赛标兵、能手。其中一名干警也和他一样,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全省十佳公诉人”。

看到这些年轻的干警,他想起了入职初期的自己,那时他还在西充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有一次,他陪同院领导,看望原县反贪局领导。谈话间,老领导将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获省院表彰时的奖品——一本《法学词典》送给了他。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晓波呀,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们的工作事关人的命运生死,一定要把业务学深学精。”

如今,张晓波仍常常笑着对年轻同事讲这本旧词典的故事。他说,希望在新的征程上,与年轻干警们一起,把认真留给自己,把较真留给工作,把纯真留给事业,继续为民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件案件。

来源:南充政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