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团长续克检查完十连安家情况,向连队干部嘱咐一些事项以后,乘着全团惟一的指挥车——苏制嘎斯67,连夜赶往驻河内嘉林附近的一营各连检查,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三、四、五营,然后从保河返回安沛团部。在司令部作战股的大地图前,听完作战股长郑家庆的情况介绍后,闭目沉思,他
【纪念援越抗美六十周年】
《西线烽火——铁道兵二团援越抗美纪实》
(连载 )
姚尚明
第二章:抢修谱新篇
一、面对老对手,能否续新篇
团长续克检查完十连安家情况,向连队干部嘱咐一些事项以后,乘着全团惟一的指挥车——苏制嘎斯67,连夜赶往驻河内嘉林附近的一营各连检查,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三、四、五营,然后从保河返回安沛团部。在司令部作战股的大地图前,听完作战股长郑家庆的情况介绍后,闭目沉思,他想梳理一下入越以来纷繁杂乱的思绪,清理出当前的主要矛盾、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他清楚的记得,自己领导的这支6000多人的队伍,就有3507名是今年来自四川渠县、邻水等地的新兵。入越这些天来,抢修正陆续展开,汽车翻车的事发生了,偶而发生的枪走火多是因为新兵站岗和遇有空袭时心情紧张造成的。另外,入越前因队伍扩编,三分之一的连队是新组建的。同时,提拔的大批干部,相当一部分缺乏经验。这些问题都不容回避。突然,毕凤富、张泽、尹竹华、欧德刚等,一路上遇到的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营连干部,生龙活虎的形象,像过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显现出来。想起他们,就想起了抗美援朝;就想起战友李兴弟、杭震给他讲过的抗美援朝中二团的故事。
15年前,也是以新兵为主的铁道兵二团,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坚强意志和血肉之躯,创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1950年12月24日,铁道兵二团指战员怀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从朝鲜的凤鸣、龟城徒步急行军到顺川郡中平里,迅速进入价川、顺川一带。担任元汉线元山到剑佛浪间14座桥梁,3个车站、5段线路的抢修任务。指战员不畏敌机轰炸,冒着硝烟炮火,奋勇抢修。哪里有定时弹,就立即排除;哪里被炸,立即抢修,保证通车。
1951年2月23日,敌机轰炸京元线上K181大桥,投下重磅炸弹2枚,定时炸弹7枚。其中4枚定时炸弹投在第4孔60米长的花木梁左侧,2枚投在北段路基上,如果这6枚定时炸弹爆炸,线路必将炸塌,4号桥墩将被炸毁、钢梁掉落,一时没法修复通车。会严重影响和阻碍军事运输。这时一连副班长尹广珊带领一个班,用铁丝拉走两枚,第三枚炸弹扎进土中很深,被石头夹住,拉不动。当时又没有铁镐、锹,天已近黄昏,炸弹不知何时爆炸,在这危急关头,他不顾一切跪着用双手当铁锹,刨着冰雪和石头,手指和膝盖都磨破了,还是继续坚持着。在尹广珊的带领下,全班人员同心协力、用尽一切办法,才将这枚定时炸弹搬走。接着又搬走了其余3枚,使桥梁免遭损坏。从8月份起,敌人对朝鲜北部铁路采取连续而集中的轰炸,实施所谓“绞杀战”,破坏程度很严重。仅9月中旬,敌人就对二团管区轰炸179架次。指战员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小排架枕木旱桥代填土方,抢修弹坑,并将预制好的枕木小排架墩,放在铁路沿线山坡备用。部队每天早晨进入敌机轰炸地区隐蔽,待敌机轰炸后,立即进入抢修。保证抢修时间,加快抢修速度,功效提高数倍。10月18日,风泉至自作间K49+460处被炸,弹坑直径10.3米,深2.5米,土方330立方米,五连指战员立即投入抢修,仅用2个半小时就抢修完毕。10月29日,五连又抢修比这大得多的弹坑,仅用1小时58分,创造了新的纪录。受到前线指挥部的表彰。
三角地区的京义线安州至渔波及满浦线顺川至价川,更是敌人封锁的重点,轰炸日益猛烈,敌机出动架次与投弹数量不断增加。K29地段1公里多路基及附近公路、稻田炸成一片泥沼,坑连坑,坑套坑,修复工程十分困难。二团党委提出了“上午炸,上午修,下午炸,下午修,不欠账,保通车”的口号,团长李兴弟亲临现场指挥,及时批准抢修方案,调整部署兵力。尽管这里是全师管区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方,但10月份仍千方百计争取了13个通车夜,4个半通车夜。
1952年1月,美机向“三角地区”外围窜扰,在满浦线价川至熙川段重点轰炸北新砚至富城间线路,每星期炸百岭川桥一次。铁一师管区线路破坏195处,车站7处(次),桥梁18座(次),铁二团和兄弟部队做到随炸随修,争取了22个全通车夜,8个半通车夜。
1952年4月10日,美军放弃对“三角地区”轰炸。二团管区北伸,接管一团K55公里到球场段。4月底,铁一师改变重点防守“三角地区”的兵力部署,二团管区再次北伸,接管一团球场至新兴洞,二团三营接替一团九连抢修百岭川桥,该桥是敌机夜间轰炸的重点。5月13日夜,敌机突然袭击,部队猝不及防,当即中弹牺牲7人,重伤42人,轻伤41人。当时一名班长在敌机袭来时来不及疏散,投下第三批炸弹仍站在第二号桥墩上,被弹片炸掉右手臂。到5月底,连遭轰炸的百岭川桥,原19孔桥梁全部被炸落,墩台断裂倾倒,原桥形状几乎消失。部队英勇抢修,虽全通车夜较前减少,但抢通后通过的列车数量并未下降。6月28日,敌机炸掉百岭川桥梁5孔、长197.5米,二团集中五个连队的兵力,仅用15小时20分钟就被抢通,创造了抢修的最高纪录。
到1952年底,二团先后6次转战东西两线和满浦线,执行抢修和防洪任务,行程764公里,在转战时多夜间行军,近则十几公里,远则二三百公里,时间长达八九天。指战员背着沉重的行李,武器和工具,一边前进,一边防空,常常遭到敌机的袭击。渴了冰雪当水喝,饿了炒面当饭吃,没菜吃,挖野葱当菜。困了山上树林当宿舍,山坡地面就是床。生活气候环境极其艰难,很多人得了夜盲症,夜间行军和抢修上工地只能手拉手或用绳子牵着走。卫生队长李如卿和医生一起,采来柳树叶、榆树叶和槐树花放些盐煮给大家吃,有的同志裤腿结冰,脚冻肿了连鞋子都脱不下来了,仍一瘸一拐地坚持前进,到达目的地,不顾疲劳和饥饿立即投入抢修。
在抗美援朝三年中,二团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涌现出获兵团荣誉称号4人次,一等功3人,二等功12人,三等功587人(次),火线入党650人,入团430人,荣立集体三等功13个(次),在这些英模人物中,被称为“人螺丝”的史阜民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史阜民是五连副班长。1951年12月13日,史阜民所在的连队,已经进入“三角”咽喉地区抢修半月,先后修复被炸线路5处。这天,敌机又将K33大桥炸坏,运输中断。上级要求必须赶在天亮前把大桥修好。全连指战员不顾疲劳,挖基础,搭枕木垛,架木梁,放枕木,铺钢轨,任务一项接着一项完成,眼看大桥修复在即,不料接轨时因两根钢轨型号不同无法连接。史阜民不相信这是事实,仍蹲在枕木一端,吃力地把鱼尾螺丝在钢轨与夹板孔里插来插去,不时用衣袖揩去脸上的汗水,连长于宝和问:“怎么样,有办法吗?”史阜民紧皱双眉,把鱼尾螺丝递给连长,说:“这种螺丝不行,需要的又没有。”领工员也向连长汇报:“同型号钢轨晚间才能运到,换轨肯定不行了。”这时,车站调度员电话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由洞泉车站开出的18列军车很快就要到桥头,天亮前必须通过“三角”地区。情况万分紧急。史阜民及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心急如焚。他们很清楚,天亮前这些军车若不能过桥,通过“三角”地区,后果将不堪设想,突然,史阜民向连长报告:“我有办法了。”边说边将手中螺丝板子比划着,连长太了解这个老成练达的副班长了,只要由他出马,事情准能成。连长内心无比喜悦,此时却又故作惊讶地问:“你有把握吗?”史阜民以坚定地语气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有把握,让我去执行吧!”只见他迅速地扑向接轨处,将螺丝板子尖端插进钢轨夹板眼里,身子一缩,两手紧紧地握着板子,回头向连长示意,让列车通过。第一趟列车开过来了,史阜民用力将板子抵住,车轮撞击接轨处产生的巨大震动,震的他全身颤动。他开始用双手,后将整个身体抵住受力的板子,他不停地激励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还有一口气,绝不能让列车出事。他一直坚持一个半小时,终于使18列军车在天亮前安全通过大桥。
史阜民被称为“人螺丝”载入铁道兵团通讯选刊。1951年,被铁道兵团荣记一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9月,铁道兵团授予史阜民“二级英雄”称号。在东北丹东口岸和长春等地,许多巨幅史阜民画像立在大街上让人敬仰,铁二团及整个志愿军铁道兵团及全体志愿军每一个指战员,都分享着这位英雄的荣耀。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志愿军光荣啊!光荣得全世界无人不知,光荣得全中国无人不晓。“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学课本中就有现成的答案。那时,搞好生产支援前线成了新中国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谁家有志愿军在朝鲜与美帝国主义作战,就会引来羡慕的目光,并得到亲切的慰问和照顾,志愿军家属的地位似乎在一夜间提高了不少。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刚刚过10多年的和平日子,这美帝国主义又侵略起越南来了。朝鲜、越南都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都是咱中国的兄弟。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是咱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大张旗鼓地和美帝国主义干呢?西贡电台天天在广播中国的军队已经驻到了越南某某地方,而中国的老百姓,却在绝对保密中一无所知。越是不让老百姓知道,老百姓越想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久前还在昆明,突然一两月没有消息,现在突然到了广西11号信箱。这11号信箱是什么地方?这信箱有多大?令一些战士的亲属满腹狐疑。有的干脆赶到昆明铁一师师部询问,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在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啥叫特殊”?一些家属紧张起来。有的又辗转到了云南河口铁二团转运站。在这里,他们被热情接待的同时,想了解的实质问题仍是不得要领。口径是一致的,部队正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见到亲人是不可能的。于是在招待所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也就带着满腹的惆怅回家去了。
铁二团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和兄弟部队一道,创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涌现出众多的战斗英雄,其中,被誉为“人螺丝”的史阜民是突出的代表。而这次他们面对的是同一对手,他们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来源:铁道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