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8日,演员孙艺洲在电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首映礼上,以一首全开麦、无修音的《死了都要爱》引爆全网。高音破音、跑调不断,现场观众笑称这是“KTV社死现场”,但这场“车祸级”表演却在24小时内衍生出500+条二创视频,B站播放量破千万,微博热搜霸
事件回顾:一场“自杀式”真唱引发的全民狂欢
2025年4月28日,演员孙艺洲在电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首映礼上,以一首全开麦、无修音的《死了都要爱》引爆全网。高音破音、跑调不断,现场观众笑称这是“KTV社死现场”,但这场“车祸级”表演却在24小时内衍生出500+条二创视频,B站播放量破千万,微博热搜霸榜,甚至带动电影预售票房增长27%。
更戏剧性的是,孙艺洲事后自嘲“一秒都受不了”,却意外成为“内娱真唱勇士”。网友调侃:“别人塌房他塌调,结果黑转粉!”
修音版上线:从“全损音质”到“魔性神曲”的逆袭
5月1日,B站UP主发布的《死了都要爱》修音典藏版迅速走红,播放量突破38万。修音后的版本保留了孙艺洲嘶吼的“灵魂”,却巧妙掩盖了音准偏差37%的瑕疵,甚至被网友称为“抗抑郁神曲”。有人调侃:“修音师连夜加班,既保留了‘真实感’,又让耳朵免于受刑!”
技术分析显示,孙艺洲的演唱虽音准堪忧,但节奏感准确度高达89%,这种“灾难与专业并存”的矛盾感,恰是病毒传播的核心密码。
---
观众为何为“翻车”买单?
1. “真实货币”的胜利
在修音泛滥的内娱,孙艺洲的破音成了稀缺的“真实货币”。中国传媒大学《2025娱乐消费报告》指出,78%的观众认为“瑕疵比完美更动人”。网友直言:“假唱是工业糖精,破音才是人间烟火!”
2. 解构主义的狂欢
二创视频将孙艺洲的跑调片段与《歌手》舞台混剪,衍生出“内娱真唱等级考试”等话题,甚至被AI改编成电音版、古风版。乐评人指出:“观众在解构中找到了参与感,破音成了集体创作的素材库。”
3. 行业遮羞布被撕开
资深音乐制作人透露,艺人登台常带三支团队:造型、表演、修音。孙艺洲的“莽撞”真唱,意外揭露了行业对技术依赖的畸形生态。
真实与专业该如何平衡?
演员跨界该不该被宽容?
反对者批评孙艺洲“不专业却理直气壮”,支持者则认为演员跨界演唱应给予容错空间。韩国《演艺人员伦理准则》要求跨界艺人需提前三个月报备培训计划,而内娱尚无类似标准。
修音技术是否该背锅?
修音技术本为弥补现场瑕疵,却逐渐沦为“造假工具”。孙艺洲事件引发讨论:修音是拯救表演,还是扼杀真实?有网友呼吁:“修音可以存在,但必须标注‘技术辅助’,让观众自主选择。”
瑕疵美学能否重塑内娱?
孙艺洲的破音事件,或许标志着观众审美从“完美崇拜”向“真实共鸣”的转向。电影首映礼策划的“影演联动”模式(如嗨唱会)因真实互动感大获成功,票房与口碑双赢。
正如网友所言:“与其看假唱假笑,不如看真破音真尴尬。”这场狂欢背后,是观众对“活人”明星的渴求,更是对娱乐工业“去滤镜化”的集体呼声。
当算法编织的“完美世界”令人疲惫,孙艺洲的破音成了照进现实的一道光。修音版《死了都要爱》或许拯救了听众的耳朵,但真正打动人的,仍是那份“向死而生”的真实勇气。内娱的未来,或许正如歌词所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来源:欲诀无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