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3日,一名游客在天津本土奶茶品牌“汝呓如意”购买饮品时,发现封口膜印有生僻字“嬲”,包装特别标注该字“多数用作脏词”,引发消费者强烈不适。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2025年5月3日,一名游客在天津本土奶茶品牌“汝呓如意”购买饮品时,发现封口膜印有生僻字“嬲”,包装特别标注该字“多数用作脏词”,引发消费者强烈不适。
随后多名网友指出,该字在天津方言中带有不雅含义(类似语气助词),单字出现易被理解为辱骂。
此事件迅速登上热搜,舆论争议集中在“文化科普是否应回避负面词汇”上。
1、5月4日,品牌官方发布声明致歉,称“嬲”字封口膜为随机生成的生僻字系列之一,初衷是科普汉字文化,但承认“考虑不全面”。已采取行动包括:
2、销毁争议包装,所有印有“嬲”字的封口膜统一销毁;
3、为购买此款商品消费者提供补偿,购买过该包装的顾客可联系门店退款;
4、所有门店整改,停止使用争议包装,并加强内容审核。
天津"汝呓如意"用一个"嬲"字,揭开消费主义最后的温情面纱。这个印在14.5元奶茶封口膜上的生僻字,本质是新阶层矛盾的导火索——它让本地居民在朋友圈晒出"文化传承"的优越感,却让外地游客在社交媒体怒骂"被一杯奶茶羞辱"。
有网友说"生僻字包装是天津卫的文化觉醒,外地人不懂别瞎喷";
多位网友表示:"印着'我爱天津'的包装里藏着脏话,这是对城市形象的侮辱"。
另外,给大家说说这个生僻字
1、生僻字库中30%的字带有方言歧义,"嬲"字被系统标记为"慎用"却依然被选中;
2、商家所谓"文化科普"的字意解释,90%直接复制百度百科,连"多数用作脏词"的注释都懒得修改;
3、封口膜成本仅0.15元,却让消费者为"文化溢价"多付钱。
4、商家称"随机生成"的包装设计,本质是逃避责任的文字游戏。根据《广告法》第九条,使用不雅文字已涉嫌违法,最高可罚百万。当消费者要求退款时,品牌方却用"随机生成"推卸责任,这行小字,让14.5元瞬间变成文化智商税。
面对此次事件,我觉得在流量为王的商业环境中,任何创意都需以尊重消费者情感为前提。正如涉事品牌致歉声明中反思的“我们忘记了传播的本质是双向互动,而非单向输出。”
来源:媚·不昧不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