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28日,央视新闻在B站平台发布《军武零距离》2022年11月一期播出节目片段,主要内容为探讨“六代机”应具备哪些能力,并以歼-20总师杨伟院士一篇论文作以总结。
12月28日,央视新闻在B站平台发布《军武零距离》2022年11月一期播出节目片段,主要内容为探讨“六代机”应具备哪些能力,并以歼-20总师杨伟院士一篇论文作以总结。
央视新闻为何要在这时放出一段旧闻,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官方抛出这个话题倒是挺有意思,我们不妨就来说说,传说中的“六代机”,它应该是什么样的?
杨伟院士在论文中指明,先进技术在跨代战斗机中不是为了应用而应用,而是源于作战需求牵引。也就是说,下一代战机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取决于到时候会面临怎样作战环境。而在美国空军一份报告《空中优势2030飞行规划》中,则说得详细一些,提出一个全新未来空战概念,穿透型制空。
美军认为,未来战场上,防守方空域有着强大防空系统和先进战机守护空中大门,所以像以往那样,先把对方大门踹开,然后一拨人抡各种家伙事一拥而上做法,显得过于理想化。
所以,为提高战场生存和作战能力,下一代战机需要比现役战机更加隐身。这里指的是全方位隐身,不仅是对雷达隐身,还需要大幅降低红外信号等可能导致暴露的指标。
如此一来,战机可被对方侦察系统探测到的距离大大缩短,对方防空反应时间也大大缩短,即对方防区将被极大压缩,如果性能足够过硬,战机甚至可以在敌方防区里如入无人之境。这就是下一代战机的主要战略目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美国空军“六代机”项目“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介绍得更清楚。简单来说,“六代机”得具备这么几个特点:
为获得超强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性能,NGAD设计成超扁平,看起来就是片银杏叶在天上飞;
取消垂尾和鸭翼,但没了这些玩意儿,别说转向了,控制基本飞行姿态都很难,这就只能靠发动机喷口变化和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化来实现,技术要求极高;
强调高空、高速飞行和超远程打击能力,最大飞行高度2万米,最大飞行速度5马赫,作战半径1600公里;
然后,就是必须具备多域态势感知能力和与不同平台协同作战能力,包括在陆海空天不同类型战场以及与“忠诚僚机”的配合等。
总的来说,NGAD项目PPT,看了的都说牛,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大致“六代机”框架标准。然后,美国空军PPT是2009年做的,过去15年间,曾在2020年自称试飞过一次,到现在,干脆直接叫停了!叫停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这就让我们有点“难受”。过去,我们造飞机,基本都摸着美国过河,直到“六代机”这,摸不动了。倒也不是我们不想摸,而是美国磨磨蹭蹭,只出了个题目,没有真机或模型可参考,一点提示都不给,那我们只能自己琢磨了。而这玩意,要是抢得先机,那可是相当不得了的东西。
空战领域有一条公理:同代不同型号战机差距,尚且能靠数量和飞行员个人能力弥补,但要是相差一代以上,那就很难了。这相当于是冷兵器步兵向机枪阵地冲锋,用骑兵砍杀对付坦克一样。代差,就是降维打击。
曾经,美军F-22问世,我们歼-10都还没完成首飞。军迷们曾苦思冥想,该如何用二代机歼-8,对付美军五代机F-22?答案令人绝望,最最最理想乐观状况,也得用8架歼-8,才有可能换掉一架F-22。
后来,美军曾组织“北方利刃”模拟演习,F-22与自家F-15交手,打出144比0逆天战绩。我们才知道,8换1还是太想当然了,空战战力代差几乎可以做到一人灭一连。20多年间,随着歼-10、歼-11、歼-15、歼-16、歼-20,甚至是歼-35相继亮相,我们才算是彻底消除空战被降维打击的焦虑。
所以,要想碾压对手,就必须研发出领先对手一代的全新战斗机。目前,中美俄都有五代机,土耳其和韩国也勉强算是有,而未来谁能制霸长天,就看谁先鼓捣出“六代机”来。
毕竟,这东西只要亮出来,就算没投入使用,光摆在那里看,给对方心理和士气上就是极大打击和震慑,正如我们当年想着对付F-22想得整宿睡不着一样。而长期以来,美军在装备上都处于绝对优势,要是第一次处于装备劣势,整宿睡不着的,恐怕就是他们了。
来源:海峡新干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