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入职”心仪国企2年多,没签合同没发工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4 15:30 3

摘要:近日,哈尔滨谢先生的求职遭遇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这一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职场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近日,哈尔滨谢先生的求职遭遇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这一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职场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2022年7月,谢先生应聘哈尔滨城市建设投资集团。面试后,他先是被安排至子公司,然而,岗位与他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经过慎重考虑,他果断拒绝了这一安排。随后,公司再次联系他,将其调至集团综合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7月末,谢先生正式到集团报到,开启了试岗之旅。在试岗期间,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出色的工作能力,顺利通过了各项考核。11月,试岗结束且面试成功,却因国企改革人事编制冻结,劳动合同暂缓签订,工资也随之停发。

这一“暂缓”,对于谢先生来说,犹如一场漫长的噩梦。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无数次地询问进展,得到的答复总是“正在协调”“等待通知”,但实际情况却毫无进展。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不仅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背负着生活的压力。

2023年7月,哈尔滨市国有企业迎来重大变革,整合重组成立了哈尔滨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哈尔滨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成为其二级单位。谢先生被安排至哈尔滨城市发展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城发投”)继续从事文秘工作。城发投成立后,为了优化人员配置,开启了内部竞聘。然而,由于谢先生此前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按照规定,他连参与竞聘的资格都没有。他多次与相关领导沟通,表达自己想要参与竞聘、正式入职的愿望。领导们承诺竞聘结束后会安排他入职,但每一次承诺化为泡影。

2024年下半年,城发投和城投的岗位配置工作基本完成。谢先生再次与相关负责人沟通,却被告知他的情况已成为历史待解难题。城投人事部门提出,可以补签劳务合同,以解决他的工作问题。但谢先生坚决反对,他认为自己应聘的是正式岗位,应该签署劳动合同,而不是劳务合同。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在性质、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签订劳务合同意味着他在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将受到诸多限制。

10月,谢先生再次与相关领导协商,领导承诺11月启动解决流程。他满心期待,以为终于迎来了转机,然而,到了约定的时间,承诺依旧没有兑现。他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无助,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无奈之下选择了离职,并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工资及补偿金等。

然而,仲裁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由于谢先生提交的材料无法有力证实与原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仲裁请求被驳回。

此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响。

网友“职场正义者”愤怒地表示:“国企作为国有企业,本应承担起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社会责任,怎么能这样对待员工?必须彻查此事,给谢先生一个公道!

”网友“打工人不易”则感慨:“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劳动者总是处于弱势地位,遇到类似的问题,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此事,法律界人士也纷纷发表了专业看法。一位资深律师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谢先生从事了相关劳动,公司就有义务与他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公司以国企改革人事编制冻结为由,暂缓签订劳动合同和停发工资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他有权索要工资,并且应该签署劳动合同,而不是劳务合同。

如今,谢先生依然在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奔走。我们真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查明真相,给谢先生一个合理的答复,还他一个公道。

同时,这一事件也为广大劳动者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敲响了警钟。在入职时,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只有这样,在遇到劳动纠纷时,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让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来源:王雪平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