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资讯丨国产高端眼科设备崛起,出海或将带来业务增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09:17 2

摘要:国产高端眼科设备正在异军突起,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众多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动脉网日前发布的《2025年高端眼科设备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上述结论,并建议国产高端眼科设备厂商要着眼全品类布局。

川观智库研究员 罗韬

国产高端眼科设备正在异军突起,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众多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动脉网日前发布的《2025年高端眼科设备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上述结论,并建议国产高端眼科设备厂商要着眼全品类布局。

根据动脉网统计,2024年1月-2025年3月底,国内眼科设备板块亿元级融资事件数量有14起,占总数量的54%。截至2025年2月7日,121款高端眼科设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部分产品领域获批的国产数量已经超越进口,如眼科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以眼科OCT为例,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眼科OCT产品有32款,国产产品占比为68.7%。同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眼科OCT国产产品的市占率已经超过50%,国内头部企业的产品平均中标价格在150万左右,高于进口产品。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国产头部企业的市占率和售价表现均优于进口品牌。

《报告》认为,国产眼科OCT能够实现上述对进口产品的超越,核心原因在于扫频OCT技术的突破和领先。进口产品升级较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技术升级后可能不匹配原有的数据库和算法系统,另一方面在于欧美客户群体集中于眼科私人诊所市场,预算偏紧,而扫频OCT成本较高。

不过,亦有部分产品依然呈现国外垄断。比如眼科手术显微镜市场,蔡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70%。截至2025年2月7日,除开拓普康和蔡司的国产产品,累计有14款国产眼科手术显微镜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但受限于光学成像技术、设备稳定性、操作精细化程度等核心性能上的差距,近年来国产在临床的渗透率未见明显提升。

考虑到部分国产高端眼科设备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报告》认为进行全品类布局和出海是争夺市场的关键。

相较于其他科室,眼科的产业规模较小,但需求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且单个设备的市场体量有限,难以凭借单一产品实现大规模的营收。因此,布局较为齐全的高端眼科设备产品线,对企业构筑竞争优势有重要意义,更是支撑龙头公司达到可观收入体量的关键所在。

同时,出海是国产高端眼科医疗设备可观的增量市场。目前头部企业重点瞄准老龄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一方面是国产头部眼科OCT的产品价值并非体现在价格低廉上,而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高附加值,有足够的技术底气在高端市场与进口产品竞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眼科诊断和治疗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广阔。

此外,《报告》还建议关注更多高需潜力产品,包括眼科手术机器人、眼球震颤电刺激器等。其中,眼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广泛,当下众多企业将眼底病方向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在科研实验领域,眼内注射给药这一操作,特别是聚焦于视网膜下注射以及脉络膜上腔注射基因药物与细胞(细胞疗法)这类精细且前沿的给药方式,也是眼科手术机器人极具挖掘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