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112天,日本登月器进入环月轨道,6月7日着陆,成功就创历史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09:41 2

摘要:而这两个月球着陆器,美国的蓝色幽灵号已经很早完成了月球着陆,并且成功在月球危海获得了数据,实现美国阿波罗计划之后,最为完美的一次登月,NASA带上的10个有效载荷完全获得了数据。

2025年1月15日, 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一箭双星计划。其中两个月球着陆器被送上预定预定轨道:

第一个就是美国“蓝幽灵”号(Blue Ghost)

第二个就是日本的“韧性”号(Resilience)

而这两个月球着陆器,美国的蓝色幽灵号已经很早完成了月球着陆,并且成功在月球危海获得了数据,实现美国阿波罗计划之后,最为完美的一次登月,NASA带上的10个有效载荷完全获得了数据。

而同一时间,美国还有个雅典娜月球着陆器,是前往月球南极,失败了,这是因为在着陆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仪器故障,掉在了一个大约直径20米的月球坑之中。

所以,2025年已经执行的两大登月任务,一次成功,一次失败,而日本的这一次“韧性”号(Resilience)也出现了新消息。

日本登月器——“韧性”号(Resilience)已经进入月球轨道

当然,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这1月发射的,5月才进入月球轨道,这时间是不是有点久了?

的确,这一次任务是日本一次无人探月任务,该项目的研发始于2023年白兔-R M1之后,所以也被称之为白兔-R M2,此次任务采用了与M1相同的总体设计,并根据 M1 中收集的飞行数据进行升级优化。

其韧性号着陆器高2.3米,宽2.6米,重量为1000千克,然而,日本的月球探测器就是这样的,行走的速度非常慢,是通过一步一步的轨道调整,来完成最终的月球着陆。

这也相比其他国家,直接性前往月球着陆来说,这时间慢了很多,它的模式有点类似于印度一样,都是采取的这样模式。

而根据ispace 表示,他们的 RESILIENCE 月球着陆器于日本标准时间 5 月 7 日凌晨 5:41,已经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取得第 7 次成功。

所以,这意味着日本月球探测器已经全面进入桡曰轨道,下一步就是要准备为登月做准备。

只不过话说回来,也没有那么快,日本这任务就是一个“慢性子”任务。

还要等到6月7日着陆,这是要去干什么?

的确,这在前往月球轨道前,这已经走了112天,飞行时间是真的长,但在月球轨道上,还要继续走,按照ispace 的数据显示,预计在6月7日左右着陆月球表面,这一次日本要去干什么?

从着陆的区域来看,日本这一次是瞄准了月球冷海,这是位于月球正面北极附近的一座月海,它坐落在风暴洋的外环内、北接雨海,向东则延伸至澄海的北部,南面则是幽暗的柏拉图陨石坑,冷海的南部连接了环雨海的阿尔卑斯山脉,并斜贯了一道长170公里、宽10公里的阿尔卑斯月谷,月海南面幽暗的圆坑则是柏拉图环形山。

这一次“韧性”号,着陆器搭载了 5 个科学和技术载荷,其中包括由 ispace 卢森堡子公司制造的迷你探测车“坚韧”号(Tenacious),它将从着陆器降落后脱离着陆器在月球表面漫游,对着陆点周围的区域进行探索,还有一个用于监测深空辐射水平的仪器,以及一项尝试在月球表面种植藻类的实验 —— 藻类可能是未来月球定居者的一种潜在食物来源。

除漫游车外,着陆器还将搭载高砂热能工程公司、Euglena 公司等有效载荷,所以,这一次任务成功,其实日本整体的项目也不是很多。

当然,这里面还有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部分合作,那就是与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了合作,在月球表面收集土壤和砾石,进行研究,这就是其整体的日本计划。

当然,这一次日本能不能成功,这要着陆了之后才知道,上一次月球任务计划就是在着陆尝试中,因受到月球陨石坑边缘的干扰而失败,可以想象一下,日本的技术其实也是一般化,也是有一点着陆上的问题,在进行地面着陆点确定的时候,其难度还是不小。

不然也就可以避开这些坑, 相当于是美国雅典娜月球着陆器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次是否成功,在6月7日之后就可以确定结果了,要是成功了的话,日本肯定也会狂欢,这是必然的。

毕竟这是月球着陆,在全世界范围之中,还没有几个国家可以成功,此前去了几个都完全失败了,只有印度月船三号成功了。

所以,这一次美国一次成功,一次失败,2025年的第三个月球着陆器,日本是否成功,拭目以待吧,如果成功了,那也创造日本历史了。

月球成为人类竞争之地

对于月球来说,是未来人类竞争的主要区域,虽然看上去没有多少国家有能力上月球,但是越来越多的计划目标,都在设定,未来建设月球基地,建立月球居住区域等等,而其部分目标无非就是为了在月球上获得重要资源为主。

包括日本后续与印度合作的月球计划,都是为了进行月球分析,然后实现未来月球资源的布局,因为月球上有需要稀缺资源,其包括了氦-3。

它是一种可控核聚变燃料,氦-3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是开采所需的250倍,是铀-235裂变反应的12.5倍,是煤炭的上百万倍,100吨氦-3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即可供全球使用1年,且氦-3核聚变过程无中子二次辐射危险,更加清洁和可控另外,氦-3是获得极低温环境的关键制冷剂,是超导、量子计算、拓扑绝缘体等前沿研究领域必需的物质。

然而,地球上氦-3储量只有0.5吨左右,远远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所以,未来人类的目标就是前往月球上收集这些资源,然后带回地球,实现自己的能源格局转变,你说这是不是好事情?肯定是好事情。

那么,这也说明了只有先到月球的国家,才具备这样的采集实力,如果连月球都上不去,这些资源的布局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发展航天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也期待我国能够早点完成月球基地,月球居住的建设,全面开展月球资源的收集,这就是基本情况。

来源:转向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