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股退市到“一个吉利”,极氪退市背后的生存法则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09:44 2

摘要:上市仅 11 个月,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码:NYSE: ZK)突然宣布将从美股退市。5 月 7 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计划以每股 2.57 美元(美国存托股票 25.66 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全部已发行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

上市仅 11 个月,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码:NYSE: ZK)突然宣布将从美股退市。5 月 7 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计划以每股 2.57 美元(美国存托股票 25.66 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全部已发行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正式从纽交所退市。这一决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极氪为何选择 "急流勇退"?退市后能否实现 "涅槃重生"?记者通过多方采访揭开背后的战略逻辑。

"这是吉利集团落实《台州宣言》的关键一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此次私有化旨在 "回归一个吉利",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自 2024 年 9 月发布《台州宣言》以来,吉利已完成几何、翼真等品牌整合,极氪与领克的 "闪电合并" 更创下三个月股权交割的行业纪录。

根据吉利官方披露,极氪退市后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技术、供应链、渠道等资源将全面共享。例如,极氪引以为傲的 SEA 浩瀚架构将向吉利旗下所有品牌开放,预计可降低研发投入 10%-20%,供应链成本因规模化效应下降 5%-8%。"这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既能避免重复投入,又能提升整体价值。"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内部会议上如此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极氪退市后,吉利旗下品牌矩阵将进一步清晰:极氪主攻高端电动市场,领克覆盖主流高端,银河面向大众市场,形成 "金字塔" 式品牌布局。"这种分工避免了内部竞争,每个品牌都能专注于自己的赛道。"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

退市背后,是极氪亟待破解的生存命题。根据规划,极氪科技集团2025年需达成71万辆销量,较2024年增长220%。但现实数据不容乐观:前4个月仅完成17.2%的目标,主力车型极氪001因配置争议导致口碑下滑,2月销量跌破4000辆。

按照规划,极氪 2025 年将推出 3 款新车,包括豪华猎装旅行车 007GT、全尺寸旗舰 SUV 等,海外市场计划新增 200 家门店。"这些投入都需要真金白银,退市后极氪能更灵活地获得集团支持。" 极氪科技集团 CEO 安聪慧坦言。

消费者端亦显现信心危机。郑州极氪001车主李先生向记者抱怨:“去年刚买的车,半年后就推新款,配置更高还降价,感觉被割韭菜。”此类纠纷已非首次,2021年极氪就因擅自更改配置引发维权。部分潜在买家担忧:“并入吉利后,极氪会不会变成‘高端版领克’?”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 ' 大鱼吃小鱼 ' 阶段,极氪需要背靠吉利的资源才能 survive。"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吉利集团 2024 年营收 2402 亿元,净利润 166 亿元,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退市后,极氪可共享吉利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例如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雷神混动系统、与宁德时代合作的麒麟电池等。

此外,极氪的技术优势也将反哺吉利。极氪的 800V 高压平台、浩瀚智驾 2.0 系统等核心技术,未来将通过吉利集团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不是简单的 ' 大鱼吃小鱼 ',而是 ' 强 + 强 ' 的协同。" 专家认为。

极氪退市后,其战略重心将转向技术赋能与全球化。根据规划,极氪科技集团 2025 年目标销量 71 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占比 10%。极氪首款 "800 伏全球车"7X 已在新加坡上市,计划年内进入欧洲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高端电动市场的领导者。" 安聪慧表示。

技术层面,极氪将聚焦智能驾驶与电池技术。其自研的 "千里浩瀚" 智驾系统已实现全场景车位到车位领航,计划 2025 年完成全国推送。电池方面,极氪的金砖电池能量密度达 200Wh/kg,支持 800V 超快充,未来将向吉利全系车型开放。

在管理架构上,极氪科技集团近期进行了人事调整:原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国内营销,极氪原 CMO 关海涛调任首席商务官。"林杰在领克的成功经验,可能帮助极氪打开大众市场。" 张翔分析。

从品牌发布到上市用了 37 个月,从上市到退市仅 11 个月,极氪的 "过山车" 式发展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残酷现实。此次退市并非终点,而是极氪 "二次创业" 的起点。背靠吉利的资源,聚焦技术创新与全球化,极氪能否在新能源淘汰赛中突出重围?我们拭目以待。正如李书福所言:"回归一个吉利,是为了更坚定地走向全球。"

来源:大河汽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