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息烽:“菜果肉”协同增效 激活“三农”新动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08:51 2

摘要:仲春时节的息烽县,青山叠翠间,连片的蔬菜大棚“银波”荡漾,果园内无人机盘旋作业,智能化鸡舍井然有序。作为贵阳市“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的核心供给地,息烽县依托山地特色资源禀赋,以“标准化、绿色化、市场化”为路径,推动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新突破,为

仲春时节的息烽县,青山叠翠间,连片的蔬菜大棚“银波”荡漾,果园内无人机盘旋作业,智能化鸡舍井然有序。作为贵阳市“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的核心供给地,息烽县依托山地特色资源禀赋,以“标准化、绿色化、市场化”为路径,推动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新突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菜果肉”协同增效 激活“三农”新动能。

2025年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58亿元,同比增长3.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5471元,增速6.3%。数据背后,是科技与生态的双轮驱动。息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曹廷友表示:“我们将持续推广智能化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循环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菜篮子”保供:科技打造绿色“蔬菜工厂”

在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息烽园区,4000亩现代化大棚内,螺丝椒、西红柿等8类精品蔬菜长势喜人。

“菜果肉”协同增效 激活“三农”新动能。

园区负责人介绍,通过物联网环控系统、水肥一体化设施,管理人员可远程控制灌溉、卷膜等操作,精准调节温湿度与光照,实现“冬保温、春避雨、夏遮阳”。“反季节蔬菜错峰上市,不仅提高了蔬菜的单产量,还显著提升了蔬菜的品质。”

“传统种植依赖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园区负责人介绍,智能化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病虫害,大大节约了水肥成本。2024年,园区带动1602户6408人增收,累计分红1283.3万元,村民通过务工、土地流转实现家门口就业。

息烽县作为贵阳市主要蔬菜保供基地之一,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30万亩(次)左右,年产量超50万吨以上,除本地保供外,还远销重庆、广东等地,形成以石硐镇为核心的多品类产业带。

“果盘子”提质:智慧果园结出“黄金果”

走进石硐镇龙坪村“嘉佳益”果园,黄金奈李树枝随风轻摆,无人机正为果树精准施肥。

“菜果肉”协同增效 激活“三农”新动能。

“科技让管理更高效!”果园负责人李坤介绍,“嘉佳益”果园采用宽行密植、Y字形树形种植,行距4.5米,株距2.5米,兼顾采光与机械化作业。公司秉承“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建设目标,集成生草栽培、无人机植保等技术,今年预计产量10万斤,产值超100万元,并带动147户农户就业。

“嘉佳益”果园是息烽水果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息烽县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目标,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葡萄3.12万亩、猕猴桃2.38万亩,种植规模居省、市前列。2025年,息烽计划实施品种迭代、避雨设施升级、水肥一体化等项目,推动果园采摘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年产量力争达12万吨。

“肉案子”增效:循环农业激活生态经济

走进息烽县温泉镇年合养殖有限公司安龙养殖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现代化鸡舍映入眼帘。

“菜果肉”协同增效 激活“三农”新动能。

“采用最高端的养殖技术和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并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因素和投喂、防疫等重要环节,为肉鸡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最均衡的营养摄入。”息烽县年合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林介绍。养殖场智能化鸡舍内,喂食、温控、防疫全流程自动化,肉鸡存活率达98%以上。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制成有机肥,反哺农田,形成“养殖—肥料—种植”生态闭环。

息烽县肉鸡产业被列入全省100个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贵阳市千万羽肉鸡养殖基地。2024年,全县出栏生态家禽1178.6万羽,生猪7.62万头,肉类总产量2.67万吨,带动就业超5000人。通过“企业+农户”模式,产业链条持续延伸,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曹廷友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智能化、自动化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打造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注重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深加工、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持续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径。(图/文 成婵、宋安慧)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