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水席少了,文化广场热闹了,人情债“减负”了,文明积分“上涨”了。曾经,村里红白事攀比成风,“半年收入吃席送”的苦衷让村民直摇头。如今,新风讲堂“讲故事”、红白理事会“立规矩”、积分超市“兑实惠”,老习俗嫁接新办法,巧妙地把“人情负担”变成了“文明资产”。在合
流水席少了,文化广场热闹了,人情债“减负”了,文明积分“上涨”了。曾经,村里红白事攀比成风,“半年收入吃席送”的苦衷让村民直摇头。如今,新风讲堂“讲故事”、红白理事会“立规矩”、积分超市“兑实惠”,老习俗嫁接新办法,巧妙地把“人情负担”变成了“文明资产”。在合黎镇,一场关于“面子”的变革正悄然发生,这场移风易俗的“化学反应”,如何让合黎镇焕发精神新气象?
红白理事“立规矩”,人情债变“文明约”。针对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合黎镇坚持“疏堵结合”,在10个行政村成立由党组织书记任理事长、“五老人员”为理事的红白理事会,明确婚丧事宜操办流程和人情礼金、宴请宾客的规格,统一降低婚丧嫁娶消费标准。通过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村干部入户宣讲政策、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今年以来,全镇红白事平均费用下降15%,群众普遍反映“人情债”压力减轻,文明办事理念深入人心。
文明实践“添活力”,陈规习变“内涵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新风进万家”文明实践活动,组织“新风引导员”志愿者用方言土语讲述移风易俗故事,举办“好家风好家训”分享会、“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挖掘本地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典型人物事迹,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事,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的感召力和带动效应。结合“我们的节日”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如百家宴叙邻里情、秦腔演出润心田、全民阅读沐书香等,以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替代陈规陋习。至目前,累计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等活动30余场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
人居环境“细梳妆”,小村庄变“绿富美”。积极探索人居环境长效维护机制,通过指导各村制定规范性、实用性较强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树牢人居环境整治主人翁意识。建立“红黑榜”评比机制,每月30日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积分超市”撬动作用,用积分对家庭卫生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充分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组建人居环境整治督查专班,实地督查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并将评比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体系中,确保环境整治建管并行、长治长清,乡村“颜值”和村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至目前,累计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56吨,整治乱堆乱放260余处。
村民自治“齐发力”,陋习俗变“美德行”。结合“走十村、进百户、解千愁”大走访活动,通过“和理说事”“百年榆树话桑麻”等多种形式,充分倾听民情民意,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激励村民从“要我遵守”变为“我要遵守”。定期召开“五老人员”座谈会、宣讲活动,充分利用其村情熟、威望高、人缘广的优势,大力传播文明理念,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结合乡风培育、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内容指标,依托“红黑榜”,推行文明积分制,实行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让崇尚新风尚、践行美德成为文明乡风的“鲜明注脚”。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合黎镇将坚持以规约人、以文化人、以事育人,让文明乡风真正“吹”进群众心坎,让乡村既具“颜值”又有“气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