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棍”一词,是怎么来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04:00 2

摘要:有些人不承认有“左棍”的存在。认为是好事者,或为博眼球而杜撰的概念。甚至有个别人认为是过去的“地富反坏右”对革命者的蔑称。

现在网络上经常看到“左棍”一词。一些人似懂非懂,一些人又望文生义。还有些人居然以“左棍”为荣,自诩左棍。

有些人不承认有“左棍”的存在。认为是好事者,或为博眼球而杜撰的概念。甚至有个别人认为是过去的“地富反坏右”对革命者的蔑称。

为了以正视听,特与朋友分享一下自己对“左棍”一词的肤浅认识。尽量搞清这一词汇的来世今生。以期帮助大家在创作时规范使用左棍一词。

“左棍”一词并不是人们随便叫出来的。它有着严格的內涵。它源于网络,是对某些极端左翼分子的戏称。

它真正的形成要上溯到上世纪六七年代。那时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大开“帽子工厂”,到处给人戴帽子打棍子。这就是左棍一词的绉形。

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中国社会在政治上以斗争为纲,经济上以计划经济为唯一模式,形成了“宁左勿右”的思维定式。并且不能越雷池一步。

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有部分人难以接受这种变化。他们秉持着过去斗争理念和手段,对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随意上纲上线,乱打一通棍子。

从思想源头上看,“左棍”的形象与历史上一些过于激进的行为密切相关。“文革”期间的极左思潮也深刻影响了一些人,使他们在思想上更加激进。

互联网的普及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司马南大伪等一批人,利用网络平台发表激进的极左观点,吸引了一部分人的关注。并误导和毒害了一些善良无知的铁粉们。

他们打着维护和歌颂伟人,借口反对私有制和资本剥削、追求社会公正、缩小贫富差别的旗号,却往往采取极端的言论和行为,对不同观点进行压制和攻击。

左棍们的极左言行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破坏性是巨大的。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他们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被迫长征。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多亏毛主席力挽狂澜。

我正在系统学习《毛选》。看到了许多毛主席批评极左路线的好文章。毛主席本人在历史上也是受极左路线排挤和迫害的。李德和博古甚至都不让主席跟随长征转移。

不知大家对左棍一词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欢迎留言评论,交流探讨。

来源:沧海一粟Sir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