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支点 • 委员在行动】“黄瓜书记” 李亚刚:让老百姓的“菜篮子” 变为 “钱袋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11:01 2

摘要:聚力建支点,政协显担当。为贯彻落实省、黄冈市、麻城市“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精神,充分展示政协组织积极投身项目建设的担当作为,由市政协主办、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聚力建支点 • 委员在行动】栏目,以宣传政协履职实践、委员履职风采为重点,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讲述政

聚力建支点·委员在行动

聚力建支点,政协显担当。为贯彻落实省、黄冈市、麻城市“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精神,充分展示政协组织积极投身项目建设的担当作为,由市政协主办、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 【聚力建支点 • 委员在行动】栏目,以宣传政协履职实践、委员履职风采为重点,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讲述政协故事、传播政协声音、展示委员风采,努力为全市大干“项目建设年”凝聚最强合力,欢迎大家积极关注。

在麻城市宋埠镇李胜村,有一位被村民们亲切称为“黄瓜书记”的村党支部书记——李亚刚,他同时也是麻城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十余载扎根基层,李亚刚怀揣着改变乡村面貌的热忱,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李胜村的发展篇章。

从乡村秘书起步,李亚刚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李胜村的“领头雁”。初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正是全市上下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小农生产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转型的攻坚时期。村民以传统方式进行蔬菜种植的观念根深蒂固,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困难重重。

然而,李亚刚并未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一向不服输的他,凭借着曾经经商打拼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资源,以及对李胜村传统农业种植基础的深入了解,他决心为村子探索出一条富民新路。

“送出去 + 请进来” 双轮驱动

破解技术与观念双重瓶颈

李亚刚在实践中总结出“送出去、请进来”的发展密钥:2019年,他带着本村40多名种植能手奔赴山东寿光。此次外地调研学习之旅恰如李亚刚所设想的那般,菜农们一致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种菜经验,没有必要学习种植。在前往寿光的大巴上,种植能手们各抒己见自感不错,直至大巴驶进一二十万亩的寿光县蔬菜产业园时,规模化的蔬菜大棚震惊了所有种植能手们,长期以来大家固化的种植观念悄然松动。在大棚参观过程中,大家更是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眼前的各种细节场景,虚心求教大棚内的技术人员。

自山东观摩学习一行后,村民们的学习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据参观村民之一的陈师傅介绍说,村里不仅经常组织武汉农科院的博士专家到村免费授课,还邀请山东寿光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很多村民都积极参加。

“送出去,请进来”这套“组合拳”推动李胜村实现了三个根本性转变:从 “小棚”到“大棚”,曾经一度无人耕种的荒地顿时变得抢手起来,操作复杂、技术滞后的传统人字架、小菜棚也迭代为便捷高效的钢丝、吊绳、新大棚,如今依托技改升级的规模化智能化蔬菜大棚在李胜村的沃土上遍地开花,实现了农产品的产量跃升。从“盲种”到“精种”的蜕变,摒弃了“种啥卖啥”的惯性思维,瞄准武汉、广州等城市中高端商超和线上电商平台需求,根据消费端反馈动态调整种植结构,规模化种植水果黄瓜、番茄、辣椒、小香芹等蔬菜品种,聚力打造地标优品。从“菜品”到 “商品”,一改往日用竹筐采摘、随意丢掷蔬果的方式,转为种、采、销等全流程的精心呵护,“商品”意识入脑入心。李胜村的三大转变不仅激活了产业动能,更是将小蔬菜种出了大市场。

基层治理 “三个筐” 哲学

传统农业村蜕变为现代农业村

谈及基层工作,李亚刚将经验心得概括为“三个筐”哲学:第一筐装乡村治理。从带领村民学习种植技术,做好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实现本村80%以上土地成功流转,到缓解邻里纠纷、家长里短,村民称其为“家长式书记”。被问及如何评价李亚刚时,陈师傅直言“比较满意,村民有啥问题都问他”,陈师傅的评价,道出了全村村民的心声。正如李亚刚所言,“基层工作感受很多,酸甜苦辣都有,但只要目标完成了就开心。”

第二筐装产业发展。从引领李胜村进行蔬菜产业转型,到引进市场主体,他始终坚信发展产业不仅要埋头做事,还要抬头看路,只有持之以恒规划、经营农业,才能让老百姓的“菜篮子” 变为“钱袋子”。如今的李胜村村民,正享受着产业升级带来的多重红利,不仅拥有村集体土地流转资金、务工薪酬、村集体分红等多源收入,村里的蔬菜产业园更是便利了留守妇女、老人“家门口”轻松就业。李胜村的产业技术革新与模式创新带来了显著效益,村集体年收入从几万元增长至如今的八十多万元。

第三筐装镇郊优势。依托宋埠镇蔬菜产业集群和李胜村区位条件,谋划打造“百里蔬菜走廊”,建成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蔬菜公园。漫步李胜村,智能大棚里藤蔓舒展,展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势。这座曾经的传统农业村,如今已成为麻城百里蔬菜产业走廊的核心示范区,在田间地头耕种的村民洋溢着喜悦幸福,整个李胜村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新画卷。

政协提案擘画产业蓝图

三产融合开启新篇

作为麻城市政协委员,李亚刚的视野早已超越一村之域。

聚焦打造“百里蔬菜产业走廊”,他连续三年在政协会议上提出提案,从完善园区规划到连片打造蔬菜产业示范园,再到以示范园为支点,联动相邻乡镇打造蔬菜产业链,每年聚焦一件实事争取一批项目落地。2025年,他提出了新的构想:推动蔬菜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将中馆驿镇桃园村及宋埠镇彭店村至宋埠镇李胜村及麻城良种场延伸至歧亭镇修建一条通道,结合宋埠农业主导产业蔬菜产业集群,来打造旅游观光路线图,把各个产业集群纳入循环网络图中,形成一个大的蔬菜旅游公园,推动蔬菜从美食向美景升级,以景区理念建设蔬菜公园,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让游客来了既能感受采摘乐趣、品尝新鲜瓜果,又能领略以蔬菜为美景的田园风光。

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李胜村当前仍存在一些产业融合短板,如种植、销售端与“订单农业”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二产链条存在明显劣势等等。当被问及最大的心愿时,李亚刚目光坚定地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老百姓的‘菜篮子’变为‘钱袋子’。” 如今,在李亚刚的带领下,李胜村正沿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稳步前行,曾经的传统农业村正逐渐蜕变成为乡村发展的新样板,而李亚刚也将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为实现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挥洒汗水,书写新的辉煌。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