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准降息等政策,这是应对国内外经济压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对央行此次宣布降准降息的一些看法:
2025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准降息等政策,这是应对国内外经济压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对央行此次宣布降准降息的一些看法:
积极影响
-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长期资金,增加银行可贷资金,增强其信贷投放能力,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同时,降息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直接降低企业中长期融资成本,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战略领域,推动产业升级。
- 刺激消费与稳定楼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降至2.6%,减轻购房者月供压力,释放刚需购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防范系统性风险。此外,整体降息环境下,消费信贷成本降低,有利于刺激居民对大宗消费品的购买意愿,推动内需增长。
- 稳定金融市场信心:政策利率下调虽幅度小,但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历史数据显示,降准后一个月内上证指数平均涨幅达2.3%,低估值板块如金融、地产、消费表现突出。同时,降准降息也增强了资本市场流动性,稳定投资者预期,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也能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潜在挑战
- 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长期低利率环境下,资金过于宽松,可能引发投机行为,导致资产泡沫形成,尤其在房地产和股市等领域。例如科创50ETF年内已累计上涨45%,估值泡沫风险隐现。债市也面临“资产荒”加剧困境,机构为追求收益向城投债、ABS等信用下沉,潜在违约风险需警惕。
- 银行净息差收窄:降准降息可能导致银行净息差收窄至历史低位,影响银行盈利能力,可能引发中小银行风险偏好过度下沉,需要央行在“定向降准-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本补充工具创新”间寻求平衡。
- 输入性通胀压力:在全球经济联系紧密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如国际油价重回90美元/桶可能推高CPI,侵蚀降息带来的实际收益,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总体而言,央行降准降息是在复杂经济形势下的必要举措,有助于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但也需要密切关注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以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