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朱德之女朱敏和毛岸英在苏联合影,毛岸英是她的“幸运之神”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8 11:10 3

摘要:邓颖超曾说“革命者的孩子是革命的火种”,他们承袭了父辈的荣耀与信念,他们在硝烟中承担起民族的未来,从小就肩负了发扬祖国的伟大使命。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邓颖超曾说“革命者的孩子是革命的火种”,他们承袭了父辈的荣耀与信念,他们在硝烟中承担起民族的未来,从小就肩负了发扬祖国的伟大使命。

而作为革命子女他们之间的情谊也十分重要,从小的朝夕相处与长大后的惺惺相惜,其中毛岸英与朱敏之间的革命情谊也是弥足珍贵的。

两人的人生经历也十分相似,从小毛岸英就没能生活在父亲身边,即便是英勇牺牲身为主席的父亲也只能默默怀念,而朱敏则是在14岁前都从未见过父亲,他们之间的故事都充满了哪些艰难与不易呢?

在抗战期间,每一位参加革命的志士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明天就是自己的“死期”,那时候想要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就是想为组织多做一些贡献。

可是战争是无情且残酷的,在1927年,蒋介石开始大肆抓捕中国共产党,不少地下工作者因各种因素被抓捕、被杀害。

无论是何身份都难逃这场中国人之间的“生死存亡”,即便是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也难逃国民党的残害。

作为革命者她不得不捍卫组织的“秘密”与尊严,可作为母亲,她又不得不操心儿子们未来的道路,毛岸英与她一起被抓捕入狱,在狱中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杨开慧成为烈士后,毛岸英还曾流浪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被组织找到,而作为烈士的孩子们,不仅是毛岸英有这样的境遇,还有无数年幼的孩子们都不得不接受与父母之间的永久别离。

有的甚至还在襁褓中,有的已经有了明确的是非观念,他们深知父母所做的一切是光荣且伟大的,只是这场生死别离对她们来说也是极其残忍。

好在那时中共高层决定将烈士遗孤以及一些领导者的孩子们送往了苏联,那时苏联为了能够支持共产主义的运动,因此还在莫斯科等地开设了国际儿童院。

这里曾先后养育过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其中我国前去的孩子有许多都是我们熟知的人物。

毛岸英与毛岸青两兄弟、朱德的女儿朱敏、萧三的儿子肖立昂、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等等,他们有些是因为父母成为了烈士,有些则是因为时局动荡不得不前往。

可以说苏联这所国际儿童院就等同于是他们的庇护所,虽然生活艰难但却能够远离战火,为了能够抚慰这些孩子们,周总理在1939年亲自带领了一批孩子前往苏联。

除此外后来还曾多次前来苏联探望这些生活在这里的革命子女们,在1941年,朱敏好不容易与父亲团聚,可父女二人也仅仅只是度过了一个春节就再次分别。

为了确保女儿的安全,朱德也决定将朱敏送去苏联国际儿童学校,在那时作为父亲,这或许是他能够想到保护女儿最好的办法。

临别时期,朱德为了保障女儿的安全也是给女儿传递新的期许,因此给她取了一个化名叫做“赤英”,其寓意就是代表着“红色的英雄”。

这样的期许与在意代表着朱敏在朱德心中那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可是令朱德没想到的事,这次别离差点亲手将女儿送上了“断头台”。

朱敏在1941年1月30日与父亲告别前往苏联,可是在苏联呆了还不到半年的时间,朱敏就因为患病不得不前往白俄罗斯夏令营治病。

也是在她刚到治病点的第二天,战争就开始了,德军开始大肆搜捕村庄,在1941年6月23日,除了朱敏以外还有其他儿童院的孩子们都相继被德军抓捕。

起初只是关押在当地的孤儿院中,随着德军部队的转移,他们也被押往了德国境内的东普鲁士集中营。

众所周知一旦被关进了集中营生死就由不得自己了,朱敏也就陷入了这场“生死轮盘”中,不知何时死亡的箭头就会指向自己。

或许朱德也没有想到,原本看似安全的“庇护所”竟成为了女儿生命的“悬崖”,朱敏去到苏联不到半年就失踪,并且还杳无音讯,这也直接惊动了苏联高层。

毕竟朱德的身份可不一般,在李多力的回忆中还曾提到过,为了能够找到朱敏,就连斯大林都亲自下达了命令。

可即便是全力寻找,朱敏的下落却迟迟没有消息,每一次寻找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而朱敏在集中营中的日子也非常煎熬,饱受折磨让她丧失了说中文的能力。

唯一不敢忘记的就是自己的父亲名叫朱德,可尽管心中牢记,可也不敢说出口,无论是谁问她,都只说自己是来治病的,父亲只是一名中医。

四年后朱敏终于等到了苏联全境解放,而朱德得知女儿失踪的消息时也已经是四年之后了,朱敏的人生经历是充满了艰难与磨难的。

身为国际儿童院中唯一一位进入了纳粹集中营还能生还的孩子,她的毅力和坚韧都是不容小觑的,在集中营被解放后,朱敏也即将被送往红十字会。

原本以为她又将与归国失之交臂时,毛岸英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希望,毛岸英在得知她的身份是中国人以后,立马将“赤英”这个名字报给了父亲毛主席。

毛主席深知“赤英”就是朱敏,当即就告诉了朱德这个好消息,称他的女儿找到了,朱德这才知道原来女儿还活着,自己没有失去心心念念的女儿。

对于朱德来说这是失而复得的喜悦,而对于朱敏来说这是“死里逃生”的幸运,而能够让她将这份幸运进行到底的还是毛岸英。

如果不是他发现了自己,或许自己的命运又将不停辗转,在朱敏看来,毛岸英就是她的“幸运之神”。

这张照片就是毛岸英与朱敏在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合影,两人的年龄相仿,又同是中国高级领导的子女,他们之间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惺惺相惜与紧密联系。

在儿童院中他们每天的生活并不是呆在学堂里读书认字,而是要与医护人员们一起去照顾伤员,尽管年纪尚小也要去感受战乱所带来的伤痛。

不仅如此,因为战争的缘故,儿童院内的食物非常紧缺,在毛岸英的带领下,孩子们纷纷开始种蔬菜,在儿童院中自给自足。

为了确保生命安全,在闲暇时间还会去挖战壕,儿童院相距市区还有300公里的路程,但是这并不代表炮火不会危及到这里,因此挖战壕也是他们一天中重要的工作之一。

毛岸英与毛岸青前往苏联时年纪都不大,一个14岁,一个13岁,可他们却表现出了身为革命子女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背井离乡,可他们却极少会哭闹,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到来是为了能够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的参加战争。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孩子,他们身上背负着的是祖国和父母的使命与荣誉,毛主席的两个儿子都被送到了这里。

在1941年也就是朱敏被送往苏联的这一年,还有一位革命女儿也被送往了儿童院,这个人就是李敏,她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女儿,被送往苏联是还不满4岁。

此时的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毛主席,还是哥哥毛岸英指着主席的画像告诉她那就是咱们的父亲。

这样的境遇在革命子女的一生中是非常常见的,就好比朱敏在14岁前就未曾见过自己的父亲。

在儿童院孩子们的命运是多舛的,每个人都在为了革命付出,每个人都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模样。

就如同朱敏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那几年,在她身边每天都有许多人会死去,或许今天还互相交谈的朋友,明天就会消失在自己的生命中。

她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成为下一个,能够活下来是她的幸事,可在战争中死去却是抗战的常态。

毛岸英,那个被朱敏看作是“幸运之神”的男子最终却没能迎来他的“幸运”,为了能够结束战争,毛岸英执意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他也破格成为了苏联红军之一,加入了援朝战争。

虽说那时并没有让他直接冲上前线,可是战争是无情的,刚刚结婚的毛岸英永远的留在了朝鲜战场上。

那个曾“救赎”了朱敏的他没能救回自己,毛主席也没能等到自己的儿子回来,最后都没能拥抱成为了父子之间永远无法填补的遗憾。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子女都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国争光,曾与他们一起生活在儿童院的还有刘少奇的儿子刘允斌,后来他成为了莫斯科大学副博士。

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在加入共产党后也是一心想要报效祖国,在1949年她在广播中用俄语向全世界播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并且在一年后成为了中国首批驻外记者。

除了他们还有许多革命子女都奔赴在各个领域中,用自己的能力去报效祖国,去延续父母的荣耀与使命。

他们身上肩负着别样的情谊,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可他们从未自怨自艾,反而一直维持着身为革命子女的严谨与勤劳。

有光环并不是一件坏事,回看他们的生活也会从某些方面激励我们,身为中国人我们同样肩负着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与尊严的使命,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我们都是“中国人”!

中国网文化——盘点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子女鲜为人知的苏联岁月 2020-07-21

文汇客户端——她的失踪曾惊动苏联高层,奇迹般从纳粹集中营生还后最终被毛岸英认出2021-05-15

来源:万物知识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