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4年,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萨如拉踏上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幼儿园的讲台。作为班主任的十年间,她独创“母语故事会”,在游戏与教学中生动讲述各民族风俗习惯,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她常说,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挺起胸膛,骄傲地称自己为“草原的小
在广袤的鄂温克草原上,有这样一朵“太阳花”——她以三十余载的执着坚守,将忠诚与奉献深深融入这片热土。她,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萨如拉。
1994年,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萨如拉踏上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幼儿园的讲台。作为班主任的十年间,她独创“母语故事会”,在游戏与教学中生动讲述各民族风俗习惯,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她常说,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挺起胸膛,骄傲地称自己为“草原的小巴特尔”。
“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让我感到纯粹的快乐。他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像草原上闪烁的星辰。我希望每个孩子都知道,56个民族如同银河里的星星,共同照亮祖国的天空,而他们,正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萨如拉回忆起幼教时光,眼中满是温柔。
2004年,因工作需要,萨如拉转任旗委组织部。面对更繁重的任务,她初心不改:为搭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体系,她足迹遍及基层;2016年换届关键期,她将仅3个月大的孩子托付家人,连续多日坚守岗位。在维护群众利益的一线,她同样步履不停。2013年任旗委政法委副书记时,牵头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为百姓打通维权“绿色通道”;投身脱贫攻坚,她既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又与帮扶对象结下亲人般的情谊,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
在机构编制工作中,她紧扣“两件大事”精准施策: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精简议事协调机构、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每一项改革都扎根基层调研,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标尺,让体制机制的“筋骨”更贴合发展需求。
“萨部长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总是冲在最前面。紧急任务来了,她带着我们加班到深夜;遇到瓶颈时,她总能抽丝剥茧找到办法,还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萨主任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对我们来说既是荣誉,也是鞭策。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同事们的评价,是对她“拼命三郎”工作作风的生动注解。
今年,萨如拉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面对荣誉,她依然质朴如初:“其实这份荣誉的勋章上,写着每一位同事的名字。组织工作就像一曲交响乐,我不过是站在指挥台上的领奏者,真正奏响动人旋律的,是台下每一位全情投入的演奏家,也就是我的同事们。所以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队里每一双握紧接力棒的手、每一颗为家乡跳动的心。作为草原养育的孩子,我深知为家乡奉献是刻进生命的使命。能带领这样一支敢拼敢闯的队伍,把大家的智慧与力量拧成一股绳,既是我的本分,更是我莫大的幸运。”
扎根草原三十载,萨如拉如同太阳花般,将光和热洒向每一寸土地。她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教育一线播撒团结的种子,在组织工作中磨砺担当的品格,在改革攻坚中践行为民的情怀。这份坚守与大爱,正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答卷。
来源:鄂温克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