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头到田头,驻村的他在仲恺泮沥村收获了成长和满满的温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11:29 2

摘要:沥水之泮的这个村庄和我想象的农村有些不同,X204县道像条泾渭分明的丝带,将村庄一分为二,路南产业发达、厂园林立,路北葱田连陌、果园接垄。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情,我找来了厚重的镇志、村志和各种台账资料,试图从文字中找到了解泮沥的“速成法”。村干部焕哥却笑着对我说

谢岳轩

仲恺高新区沥林镇泮沥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左)

走出“案头” 奔向“田头”

2024年11月,我来到仲恺高新区沥林镇泮沥村这片热土,开启了令人期待的驻村时光。

沥水之泮的这个村庄和我想象的农村有些不同,X204县道像条泾渭分明的丝带,将村庄一分为二,路南产业发达、厂园林立,路北葱田连陌、果园接垄。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情,我找来了厚重的镇志、村志和各种台账资料,试图从文字中找到了解泮沥的“速成法”。村干部焕哥却笑着对我说:“村子是走出来的,不是读出来的。”

谢岳轩(右一)走访蜂农了解荔枝蜜生产状况。

脚步丈量:在泥土中读懂农村

后来,我跟着村干部的脚步,用最笨的办法认识这片土地:人居环境整治时,我握着扫帚“描摹”着每一条村道;防火巡林中,我学着辨认“桂味”和“糯米糍”;巡耕护田中,错把葱花当成蒲公英的事儿也成了难忘的回忆。

谢岳轩(右一)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去年年底开展农村“三资”排查工作时,我跟着一位村民小组长实地勘察厂房、果园,在地图上描摹13个小组的边界,笔记本上记下的不仅是数字,还有泮沥河的涓涓细水、大岔蓬的老荔枝树、塘下红头葱田的滚滚绿浪……从案头走向田头,那些村志里读不到的细节,渐渐在脚步中鲜活起来。

谢岳轩(右二)随村书记走访慰问高龄老人。

荔枝花开:在枝头架起“云桥梁”

在荔枝园里初见果农温叔时,我望着满树繁花感叹:“今年荔枝大年,肯定丰收啊!”他却眉头紧锁:“丰收更愁,荔枝没销路卖不上价,就只能喂土地公了!”温叔的一番话让我突然明白,因为贮藏保鲜方面的劣势,荔枝是“酒香也扛不住巷子深”。碰到市场上的一些不利因素,对果农们的影响不可估量。

谢岳轩(左一)协助村民共建美丽庭院。

第二天,我和焕哥刷到了其他村助农的短视频。“咱们也试试!”说干就干,我们利用巡林的无人机航拍荔枝林全景,用手机云台跟拍果农养护果园的日常。村务工作忙,就趁巡田间隙收集素材;剪辑技术生疏,就对照教程逐帧调整。慢慢地,一条条视频逐渐在平台上传播开来,当第一条视频播放量破万时,网友们纷纷留言:“第一次知道沥林的荔枝”“怎么购买”……当无人机掠过百年古荔林,当镜头里满树繁花似雪浪翻涌,我们终于让这里的荔香翻越乡野,飘向远方的案头。

叩门暖心:从“外来户”变成“自家人”

今年春节前夕,我随同村干部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和困难户,走访途中,看到老党员温伯家的“光荣在党50年”奖章、困难户李伯躬弯的脊背,感觉这些远比报表上的数字更直抵人心。帮困难群众匹配补助、解读一户一宅政策、协助化解邻里矛盾纠纷,这些琐碎的“小事”都是千家万户的“大事”,当我真正把村民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那些生涩的客家话,不知不觉也淌成了带着荔枝蜜香的自家话。

谢岳轩(左一)春节前走访慰问老党员。

驻村半年,我不问书本,迈向乡野,褪去的是象牙塔里的书卷气,沉淀的是裤脚上的黄泥香。而这条从案头到田头的路,我才刚刚启程。

来源:露露说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