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8日清晨,仙游县石谷解山区的晨雾尚未散去,200余名救援队员正进行第四轮地毯式搜索。海拔1803米的群山中,无人机热成像系统持续扫描着每处岩缝,这场牵动全国网友的搜救行动已持续84小时。
2025年5月8日清晨,仙游县石谷解山区的晨雾尚未散去,200余名救援队员正进行第四轮地毯式搜索。海拔1803米的群山中,无人机热成像系统持续扫描着每处岩缝,这场牵动全国网友的搜救行动已持续84小时。
时间轴回溯:5月4日15时27分
监控画面显示,身着蓝色条纹衫的邹某樽咬着一根棒棒糖,蹦跳着经过山腰观景台。这个天真烂漫的瞬间,竟成为孩子留给世间的最后影像。据家属透露,当时三个孩子与父母约定在小卖部汇合,但10分钟后仅剩两名年长孩子到达。
"当时山雾来得特别快,能见度瞬间降到不足五米。"参与首日搜救的蓝天救援队队员林志雄回忆,当晚气温骤降至6℃,裸露的玄武岩表面结起薄霜。专业攀岩队员在垂直落差80米的"鹰嘴崖"区域发现儿童鞋印,经鉴定与失踪男童鞋底花纹高度吻合。
5月6日,事件出现诡异转折。家属收到三条勒索短信,发送者使用境外虚拟号码声称"孩子在我手里",要求支付2万元比特币赎金。刑侦专家陈明辉分析:"勒索者准确说出孩子内衣颜色,不排除接触过失踪者或早期搜救人员。"目前警方已锁定IP地址在缅北地区。
与此同时,网络出现诸多争议性声音。某户外主播在直播中质疑:"父母为何不给孩子佩戴定位手表?"对此,儿童安全专家李婉清指出:"2018-2025年间,全国共发生27起儿童定位设备信号被特殊地形屏蔽的案例,不能简单归咎家长。"
关键线索浮出水面!5月7日,地质勘探队借助穿地雷达在"龙脊背"区域检测到人体红外信号。该处位于海拔1500米处的喀斯特溶洞群,洞内结构复杂如迷宫。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洞穴入口处散落着数根棒棒糖塑料棍,包装生产批号与家属提供的零食信息相符。
令人揪心的是,民间自发组织的"烛光寻人"行动中,心理分析师王雪发现异常:三名自称"目击者"的网友账号注册时间集中在事发后6小时内,且IP地址高度重合。目前网警已介入调查这些可疑账号。
截至发稿前,搜救指挥部传来最新进展:声波探测器在溶洞200米深处捕捉到微弱敲击声,频率符合摩尔斯电码中"SOS"求救信号的特征。由6名洞穴专家组成的突击队正携带生命探测仪向声源挺进,本报将持续关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行动。
来源:豁达葡萄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