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聚力谋升级 嘉禾铸造向“新”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12:31 2

摘要:“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高端化转型?怎样深化产业链协同发展?” 5月7日,一场聚焦铸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嘉禾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厅召开,政府部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嘉禾铸造产业升级路径展开深度探讨。

红网时刻新闻5月8日郴州讯(记者 李亚 通讯员 邓和明 李金飞)“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高端化转型?怎样深化产业链协同发展?” 5月7日,一场聚焦铸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嘉禾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厅召开,政府部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嘉禾铸造产业升级路径展开深度探讨。

座谈会现场。(雷佳悦 摄)

从“小熔炉”到“产业集群”,嘉禾铸造产业历经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铸造产业从小到大、从散到聚、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嘉禾的一块“金字招牌”,先后获得“江南铸都”“湖南省铸造产业基地”“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等荣誉称号。全县现有铸造企业8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9家。年产值83.79亿元,年产铸件约100万吨,占全省铸件产量的30%、占江南“一市六省”铸件产量的6%。

为推动铸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嘉禾县每年设立不少于60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通过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创新型企业。“政策扶持让我们有底气持续投入研发,在高端铸造领域站稳脚跟。”飞恒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便是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之一。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飞恒合金在政府资金支持下,与中南大学共建研发中心,成功研发出高性能耐磨合金材料,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产品应用于矿山机械、港口设备等高附加值领域,专利数量突破23项,产品附加值提升40%。

产业链协同升级是本次座谈会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嘉禾县依托铸造产业优势,积极开展强链延链补链招商,重点引进铸锻造和数控机床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引进数控机床整机制造企业5家、数控机床光机制造企业4家、针织机整机生产企业2家、注塑机整机生产企业3家、相关机床配件生产企业35家。雄健、南宏等一批企业实现了从传统铸造到精深加工到装配的转型蜕变。

绿色发展成为嘉禾铸造业转型升级的底色。嘉禾县以两次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力推进铸造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改造,全面淘汰落后设备与工艺,关闭退出“小散乱污”企业70家,拥有自动化生产线56条。大力推动智改数转,宏盛制造获批2024年省级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及全省数字化新基建100认证,中毅达铸造获批2024年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认定,实现了铸件产品溯源。

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让嘉禾铸造业的名声更响亮。目前嘉禾县铸造产品可生产机床行业、汽车行业、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通用机械、建筑五金、木工机械、纺织机械、玻璃机械、轨道交通、厨具灶具等领域上千个品种,产品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嘉禾制造的小型数控机床铸件占珠三角市场90%的份额,耐磨铸件包括高铬合金系列耐磨锤头、板锤类占全国65%以上份额,培育了中毅达、飞恒、金牛等优秀品牌。

人才培养与企业培育提升同样成为座谈会高频词。嘉禾县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近三年培养本土铸造工程师20名、专业技术人才1500余人,并引进28名高层次人才与8个省级科研团队。全面实施优质企业培育提升行动,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铸造企业30家、国家小巨人铸造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铸造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铸造企业15家。

目前,铸造产业已然成为嘉禾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数据显示,嘉禾县的铸造企业贡献了全县83%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2024年带动就业5500余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县的63.58%,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园区用电量分别增长27.53%、24.49%,民间投资分别增长36.1%、15.7%,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14%、30.51%,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产业既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座谈会上对2024年全县表现优秀的企业进行了通报表扬,并希望各企业要以长远眼光谋发展,用创新思维破困局,加快智能化改造和工艺升级,将环保投入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推动嘉禾铸造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嘉禾铸锻造产业发展高地,全力推动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红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