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成人礼”,印军阵风1号机残骸曝光,巴外长:还没出全力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8 12:33 2

摘要:他们已经打了三次大仗(1947年、1965年、1971年),小摩擦更是数不清。

近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的大规模空战。

简直就像一场高清直播的“真人秀”,成了军事迷们的必看。

印巴,那可是几十年的“老死不相往来”。

从1947年分家那天起,这两兄弟就没消停过。

为啥?

就因为那块喀什米尔地区,两边都说是自己的,谁也不让谁。

他们已经打了三次大仗(1947年、1965年、1971年),小摩擦更是数不清。

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差点擦枪走火变成核战争,全世界都跟着紧张。

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自豪宣布:

“我们使用全中国制造的装备,赢得了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胜利!”

这一消息,迅速在全球军事圈引发热议。

据可靠消息,印度此次行动可谓倾巢而出,出动了70-80架战机,堪称“小型空中舰队”。

这支由印度王牌战机组成的庞大编队,原计划对巴基斯坦关键基础设施发起突袭。

包括军事基地、通信中心和重要桥梁等战略目标。

面对来势汹汹的印军,巴基斯坦出人意料地祭出了“中国底牌”——歼-10CE战斗机。

据巴基斯坦方面公布的战报:

此次行动中,巴空军歼-10CE使用霹雳-15空对空导弹,在超视距条件下成功击落了5架印度先进战机。

包括:

3架法制“阵风”战斗机(总价值约2.8亿美元)

1架苏-30MKI战斗机(价值约1.2亿美元)

1架米格-29战斗机(价值约4000万美元)

此外,还有1架“苍鹭”无人机。

巴基斯坦副总理库雷希,当时底气十足地警告印度:

“别以为我们尽全力了,我们的歼-10C才刚热身,要不是我们克制,你们的损失会更大。”

这话不是吹牛。

当时参战的印度12架战机中,确实有多架被打下来或者仓皇逃跑。

歼-10C,这可是“中国制造”的骄傲。

这款战机,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战斗机。

2015年才在中国空军服役,到2022年上半年,巴基斯坦已接收了12架歼-10CE。

这飞机配备了先进的雷达系统(就像狙击手的高倍瞄准镜),能发射PL-15超远程导弹,作战半径1000公里。

简单说就是打得又准又远。

相比之下,印度的苏-30MKI虽然数量庞大(有250多架),但在这次硬碰硬中却吃了大亏。

从历史角度分析,这场空战意义重大:

它打破了世界对中国武器的刻板印象。

过去,人们常认为只有美俄才能生产一流战机。

这次证明中国也行了。

这是中国战机首次在实战中击败同代战机并取得压倒性胜利,就像中国足球队突然赢了巴西一样令人震惊。

对全球军火市场产生了震动,许多国家开始重新考虑采购中国武器。

这场空战就是中国战机的“成人礼”。

印度空军这次是有备而来的。

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套“防区外打击”战术:

派出苏-30战机,挂载“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配合阵风战机挂载“风暴阴影”远程导弹。

目的是,站在安全距离外痛击巴基斯坦纵深目标。

这不是瞎说。

当时印度民众,确实在边境地区捡到了布拉莫斯导弹用完燃料的助推器残骸,铁证如山。

但印度军方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们严重低估了霹雳-15导弹的实际射程。

印度指挥官认为只要保持在某个“安全距离”之外,巴基斯坦的歼-10C就够不着他们。

结果呢?

一架昂贵的阵风战机,在距离自家空军基地仅20公里的地方。

也就是,印度人以为“绝对安全”的区域。

被歼-10C发射的霹雳-15导弹击中,当场在空中爆炸解体。

深入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能看出几点关键信息:

霹雳-15导弹的实际作战能力,超出了印度情报部门的评估。

这款中国产导弹号称射程可达150-200公里。

印度可能只信了“官方数据”的一半,结果吃了大亏。

歼-10C的雷达探测能力也超乎印度预期。

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在远距离精确锁定目标,使得霹雳-15能够“一击即中”。

印度军方存在“技术傲慢”。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阵风战机(法国制造,单价约8000万美元)技术上优于中国装备,结果在实战中却被证明是错误的判断。

纸面数据和实战表现往往有很大差距。

而低估对手,往往会付出血的代价。

更关键的一点是,印度花了近600亿人民币买的“镇国神器”阵风战机,居然被巴基斯坦一击就打下来了!

这不是随便一架阵风,从现场民众拍摄的残骸图片可以清晰辨认出。

这架被击落的战机,正是印度空军的“元老级”战机——编号为BS001的首架阵风战斗机。

印度在西部边境建了一大堆空军基地,花了几千亿卢比。

目的就是为了在空中压制巴基斯坦。

现在呢?

巴基斯坦证明了他们不用越过边境线,站在自家地盘上就能把印度的飞机打下来。

军事专家指出,巴基斯坦的JF-17和F-16战机配备的导弹射程可达80-100公里。

而印巴边境许多地区的空军基地,距离边境线不到50公里。

这次阵风战机被击落,不只是丢了一架昂贵飞机那么简单。

它动摇了印度整个西部防空体系的根基,也让印度在地区军事力量对比中蒙受了重大面子和实质性损失。

年初以来,巴基斯坦陆军在俾路支省和开伯尔-普什图省与塔利班武装分子的战斗中,接连遭遇挫折。

这场空战的压倒性胜利,对巴基斯坦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是一剂强心针。

这种情绪在全国蔓延,社交媒体上充满了对空军的赞美。

但,巴基斯坦选择了克制,为什么?

从实际角度看,有三个现实原因:

经济因素。

巴基斯坦经济正处于困难时期,2023年通货膨胀率高达30%,外汇储备不足。

自1947年分治以来,巴基斯坦军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常年保持在3.5%-7%之间。

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2%。

1960年代,巴基斯坦和韩国的人均GDP相当,都在100美元左右。

到2023年,韩国人均GDP超过30000美元,而巴基斯坦仅有约1500美元。

军事负担是这一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战争升级,会进一步加重经济负担。

巴基斯坦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投资。

如果被视为挑起冲突的一方,将面临国际制裁风险。

印度人口14亿,巴基斯坦2.3亿;

印度GDP约3.5万亿美元,巴基斯坦不到3000亿美元;

印度年度军费超过800亿美元,巴基斯坦约110亿美元。

尽管巴方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军事优势,但印度的整体军事实力和经济体量都远超巴基斯坦。

长期来看,全面冲突对巴不利。

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铁杆盟友”,对巴方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一直支持巴基斯坦,但同时也鼓励和平解决争端。

中巴关系专家李小军解释道:

“中国希望南亚地区稳定,这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虽然中国支持巴基斯坦,但并不希望看到印巴冲突升级。”

而且,每次印巴冲突的升级都给巴基斯坦带来严重后果。

1971年的战争,导致巴基斯坦一分为二,东巴基斯坦变成孟加拉国;

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后,巴基斯坦经济陷入困境,最终导致穆沙拉夫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的军事冲突无异于雪上加霜。

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曾在被罢免前说过一句话:

“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印度,而是贫困、无知和分裂。”

这句话在当下尤其有现实意义。

虽然巴基斯坦明白不能与印度长期消耗,但这次空战胜利的价值不容低估。

它重建了民众对军队的信心,增强了国家自豪感,也提升了巴基斯坦的形象。

来源:揣一口袋青橘

相关推荐